我国新能源汽车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会时间

新能源汽车推荐 admin 16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
  3.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4.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
  5.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历程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 40.70%,仅比欧洲少 3.1 个百分点。2020 年我国本土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新能源汽车 17.92 万辆,排全球第三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 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 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354.5 万辆,同比增长 159.5%。

在销量方面,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57.6%。连续七年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按动力系统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划分,纯电动汽车是我国产销最多的新能源汽车种类。2021 年纯电动汽车产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 82.99%,销量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 82.82%。

按用途划分,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均占全国汽车总产销的 95%左右,是按用途划分占我国新能源汽车最多的类型。

在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氢能等产业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等。2020 年 11 月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提出到 2025 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

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目前市场现状和未来政策方向来看,纯电动车将长期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地位。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是什么

1、新能源汽车行的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

2、第一个就是电动化。汽车电动化就是汽车动力技术的电动化,即以电力驱动代替燃油驱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汽车“新能源”。电动化的技术路线已经成为一个主流的趋势。氢能车在商用车或者说卡车这一块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的,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技术路线。

3、第二个趋势是智能化。自动驾驶技术是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其实我们现在买电动车,尤其是年轻人,更看重的不是电驱动,而是智能化。

4、第三个发展趋势是网联化。智能化现在炒的比较火热,但实际上完全自动驾驶,实际上在现有的这个条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现在都是单车智能,但实际上真的要实现无人驾驶的话,人和车、车和车、车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特别重要的。

5、第四个趋势就是共享化。未来如果真正的实现智能驾驶或者智能网联这些技术以后,共享出行这种商业模式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人们用车的成本会大大降低,用车的便利会大大增加,共享汽车将成为出行方式的主流。

6、新能源汽车的官方定义是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来源,在这里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等。而在目前市场上,纯电车显然成为了新能源车的代表,混动和燃料电池线路齐头并进。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是什么

1、第一次变革发生在 18 世纪 60 年代,以蒸汽机技术诞生为主要标志,是煤和蒸汽机使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开创了人类的工业经济和工业文明,从而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使欧洲各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强国。

2、而第二变革发生在 19 世纪 70 年代,石油和内燃机替代了煤和蒸汽机,使世界经济结构由轻工业主导向重工业转变,同时也促成了美国的经济腾飞,并把人类带入了基于石油的经济体系与物质繁荣。

3、今天,人类再次来到了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变革的十字路口,第三次变革将是以电力和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替代石油和内燃机。

4、将人类带入清洁能源时代,我们大胆的预测,第三次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变革将带动亚洲经济的腾飞,使亚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5、在能源和环保的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6、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 7306 万吨、替代石油 9100 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 16406 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 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7、结合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和国际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到 2025 年后,中国普通汽油车占乘用车的保有量将仅占 50%左右,而先进柴油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将迅猛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会时间

8、截至 2018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 261 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9、数据表明,从 2016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共发生了 59 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起火 33 起,新能源商用车起火 26 起。

10、新能源汽车发生燃烧主要有以下四种场景:充电过程中燃烧、电池行驶或放置过程中引发的燃烧、碰撞翻车引发的燃烧、涉水引发的燃烧,而充电过程或充电结束后产生燃烧的情况最多。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能源车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

我国新能源汽车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会时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 19 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冲击,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今年 1—8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97 万辆和 386 万辆,同比增长 1.2 倍和 1.1 倍;出口 34 万辆,同比增长 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 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 1000 万辆。

从更长周期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规模、协作效率、配套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三是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历程

1、“八五”期间,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中列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九五”期间,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 2001 年 9 月,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列入科学技术部“十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 2005 年,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 年)中,“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别被列入优先主题和前沿技术。

2、2008 年 11 月,国内第一款电动汽车获得上市批准,并开始量产 2009 年 1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城干辆”工程启动,计划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用 3 年左右时间每年发展 10 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 1000 辆新能源汽车 2010 年 6 月,《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在 5 个城市(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3、2012 年 4 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2012 年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车船税优惠政策 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换电站

我国新能源汽车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展会时间

4、2016 年 12 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自此新能源汽车补贴持续退坡.2017 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汽车强国战略突破口 2018 年,乘用车“双积分”办法颁布,推动新能源产业加速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2019 年 12 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确立了未来时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