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能源汽车线(安徽新能源汽车品牌)

新能源汽车问答 admin 15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安徽,距离“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省”还有多远
  2. 安徽新能源汽车和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的通知
  3. 新能源车品牌有哪些

一、安徽,距离“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省”还有多远

就在前几天,大众汽车与中国安徽两家企业的大手笔合作成为两会后的重大新闻。为了完善产品+电池的产业链布局,大众集团先后在两天时间内安排了 21 亿欧元的投资。其中,10 亿元欧元购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 75%;11 亿欧元获得电池生产企业国轩高科 26%的股份。

从此之后,“大众-江淮-国轩高科”联盟正式形成。有人说,比起大众在明处构建新能源帝国,安徽省则在暗处下一盘汽车大棋。

关于安徽省在汽车产业方面的野心究竟有多大,看一组数字便可得知。今年 4 月份,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对外发布《2020 年安徽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要点》,《要点》指出安徽将围绕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方向,推进传统汽车改造升级,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布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然以上都是官话套话,《要点》中重点指出 2019 年安徽省生产汽车达到 90 万辆以上,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2500 亿元左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从这一发展目标来看,在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安徽汽车产业,被再次提上了日程。

为了达到目标,合肥市与蔚来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投资协议,合肥建投、国投招商等战略投资者以及安徽高投将向蔚来中国投资 70 亿元人民币。蔚来将向蔚来中国投资 42.6 亿元人民币,投资完成后,蔚来将持有蔚来中国 75.9%的控股股份,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 24.1%的股份,而蔚来汽车海外业务及零部件业务并不包括在内。

当然,这 70 亿元投资只是落户合肥的“第一步”。在这背后,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战略转身,家电产业是合肥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当下发展遇到瓶颈期,而新能源汽车正是绝佳的替代产业。

放眼来看,拥有奇瑞和江淮的安徽省,虽在商用车行业有着深厚基础,但论及乘用车领域,无论是拥有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的吉林、湖北、重庆,还是拥有北汽、上汽、广汽等地方国企的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的两家车企在规模和影响力上都略显不足。

不过,作为曾经的自主品牌龙头,奇瑞目前正在“混改”助推下迎来厚积薄发时刻。2019 年,奇瑞累计销量 74.5 万辆,同比微降 0.9%,大幅领先市场整体;其自主品牌销量更是达到 63.91 万辆,同比逆势增长 6.9%,瑞虎 8、艾瑞泽、捷途 X70 等车型销量纷纷暴涨,让人看到了奇瑞重拾自主“带头大哥”地位的决心新能源汽车面包车。

江淮汽车在乘用车领域虽未曾创下奇瑞当年的辉煌,但能否依托合肥乃至安徽全省之力、借鉴奇瑞成功之道、并通过引入蔚、大众实现逆袭,最终与奇瑞汽车“双剑合璧”,将安徽打造成更具实力的汽车工业大省,值得憧憬。

此次促成大众增资江淮,安徽省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大众集团的电气化战略布局和技术优势。引进像大众这种体量的强势外资车企,可以在时间上迅速促进安徽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

安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起步较早,并且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量目前占全国整体市场的近 13%。但是,安徽汽车产业近年来的成绩并不太理想,2019 年全省的汽车产量仅为 77.6 万辆,占全国的 3.6%。要知道,在周边的兄弟省市中,上海市和湖北省去年汽车产量均超过了 200 万辆,浙江省也已经站在了 100 万辆的门口,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安徽省只有通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来实现“换道超车”。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除了大众、江淮、蔚来、奇瑞之外,同属安徽系的汽车企业中,华菱星马也在 5 月 22 日盘后发布了控股股东拟转让所持公司 15.24%股份的公告,目前的“接盘者”很有可能是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排头兵——吉利集团。吉利集团更是中国目前最具活力、国际影响力也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

不仅企业实力雄厚,而且安徽省在科研实力上也一点不差。目前,安徽拥有江淮汽车、奇瑞汽车 2 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华菱汽车、中鼎股份、全柴动力、国轩高科 6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还有奇瑞汽车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淮汽车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动客车整车系统开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行业内拥有一大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中国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电 38 所等一大批高校院所,有力支撑着安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在支持研发创新方面,2019 年,安徽实施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对经审核认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 50%的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 3000 万元。

在这场关乎未来能否做大做强安徽汽车产业的赌注中,大众、江淮、蔚来可以说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未来,包括吉利在内的这四家车企将在安徽省国资牵引下,担起安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向高质量方向推进的重任。由此来看,“大安汽”雏形已然显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安徽新能源汽车和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的通知

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若干政策

为促进全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以下政策。

1.充分利用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等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攻关项目给予支持。

2.实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对经审核认定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给予承担单位投入最高 20%的补助,单个项目省级补助金额最高 1000 万元。

3.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或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省支持十大新兴产业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规定给予支持。

4.严格落实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支持具有较强资金实力、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龙头企业在我省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支持。

5.制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补短板清单,对企业投资建设清单内项目,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发生的贷款,以制造业优惠贷款利率为基准,给予 40%贴息,单个项目贴息年限不超过 3 年,省、市各按 50%分担,省级最高不超过 5000 万元。

安徽新能源汽车线(安徽新能源汽车品牌)

6.组建运营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母基金,主要以参股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在我省设立专项子基金或特殊目的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骨干企业发展和“双招双引”重大项目建设,对特别重大项目可以直投方式给予支持。

7.建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鼓励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协同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提升产业配套率。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一级、二级配套供应商,每新配套一家整车企业,各市可根据合同金额等因素择优给予奖励。

8.支持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鼓励各市引导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支持有条件的市对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农村居民,给予补贴。对提供优惠多、产品用户评价好的新能源车企予以通报表扬。

9.支持开展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市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促销,对提前报废更新未达到强制报废要求的老旧高排放车辆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给予补贴。

10.支持新能源商用车、专用车等生产企业通过长期租赁、联营线路、共建共营等方式,与市、县(区、市)开展经营模式创新。每年评选 5 个左右经营模式创新示范案例,省级对每个案例给予 500 万元奖励

11.支持推广新能源公交车。自 2022 年起,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车,合肥、芜湖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 100%(特殊情况经主管部门批准除外),其他市区占比不低于 80%。

12.鼓励城市快销品、家用电器、家居建材、快递物流等领域配送车辆由传统燃油车、低速电动汽车、电动三轮车等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国有控股企业新增或更新的出租车、通过财政资金或国有控股企业购买的城市配送车辆,原则上应为新能源汽车。

13.加快推进环卫、园林、市政、消防、机场、景区用车等车辆新能源化。自 2022 年起,新增或更新上述车辆,原则上应为新能源汽车

安徽新能源汽车线(安徽新能源汽车品牌)

14.推进公务用车新能源化。在符合公务用车标准和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全省范围内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带头示范使用新能源汽车。新增或更新公务用车时,除特殊地理环境、特殊用途等因素经主管部门批准外,应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

15.鼓励驾驶培训用车新能源化。推进准驾 C 证车型驾驶员考试用车替换为新能源汽车。鼓励驾驶培训机构配置新能源驾驶培训用车。

16.鼓励地方以融资租赁方式推广使用燃料电池汽车,并对融资租赁费用给予补助。支持地方示范运营燃料电池汽车、船舶,并给予补贴。

17.鼓励在港口、码头、工矿企业等固定线路和城市渣土运输、垃圾清运等场景推广使用新能源重型卡车。

18.组织实施《安徽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至 2025 年,全省公共充电桩达到 7 万个以上,换电站达到 180 座以上。鼓励各市对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给予补助。

19.加大充电设施配建力度。城市建成区新建住宅停车位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 30%,并纳入房地产项目规划和验收标准。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比例不低于 35%。支持各市对个人自建自管充电设施给予补助。新建住宅小区及公共停车场车位应 100%预留安装条件(含电力负荷及管线预埋至车位)。实施有序充电的电价政策,个人自建自管充电设施应具备有序充电能力,公共及专用充电场站应具备车网互动能力。

19.扩容升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降低高速服务区充(换)电设施场地租赁费,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至 2025 年,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总量达到 2000 个以上,换电站达到 50 座以上。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须配建必要的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情况纳入高速服务区评价内容。

21.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部门要简化审批、从快办理。商业运营的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由属地发展改革(能源)部门备案,自用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不需要备案。在既有停车位安装充(换)电设施的,不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在建设社会公共停车场(楼)时,同步建设的充(换)电设施,不需单独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新能源汽车充电器

22.对在住宅小区内拥有产权车位或长租车位的新能源汽车用户,所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应配合其安装充电设施(确因安全、消防及电力容量等原因无法安装的,物业服务公司应提供相关主管部门出具的说明文件并做好解释工作)。对住宅小区内的公共车位,允许第三方充电运营公司统一建设、统一运营。

23.支持合肥建设换电试点城市及“双智”试点城市,以“适度超前、集约高效”为原则,加快推动换电站服务网络建设,在私人、营运、网约车领域先行规划布局换电站。至 2025 年,合肥市换电站总量达到 140 座以上,日服务能力 4 万次以上,在合肥市主城区形成 10 分钟换电服务圈。

23.支持加氢站建设。对建成投用的日加氢能力 1000 公斤及以上(对应用于工业用等特殊场景的撬装站和氢燃料电池船舶场景的加氢站,日加氢能力 300 公斤及以上)、500 公斤及以上的加氢站(对应用于工业用等特殊场景的撬装站和氢燃料电池船舶场景的加氢站,日加氢能力 100 公斤及以上),按加氢站(撬装站)固定资产(不含土地价款)投资的 50%给予补助,每站分别最高补助 500 万元、300 万元,省、市(县、市、区)按照 1:1 比例分担。鼓励各市对加氢站(撬装站)运营给予补助。

25.在国家出台加氢站审批管理规定前,支持各市明确加氢站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市场监管、人防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加氢站建设审批联席工作机制,推动相关审批要件并联办理,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国家出台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26.鼓励各市开放更多街区、道路、机场、港口等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支持开展开放场景内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短途接驳车、物流配送车、清扫车等示范应用。

27.全省范围内,实施政府定价(含政府指导价)的公共停车场(点)停放新能源汽车当日首次 2 小时以内(含充电时间)免费。对悬挂新能源汽车号牌的货车(重型货车和危险物品运输车辆除外)在市区道路通行不限行(含高架桥、快速路)。

28.对向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的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统一按大工业用电免收基本电费。实施充(换)电服务费价格市场竞争形成机制。

29.鼓励各市对新能源汽车在省内高速公路的通行费用给予补贴补助。

30.加快建立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落实整车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保障动力蓄电池“源头可控、去向清晰”。支持有条件的市对动力蓄电池回收和梯级利用给予补助。

31.实施氢能应用示范工程。每年择优遴选 5 个左右氢能在交通运输以及拓展的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示范工程,并予以授牌。对示范工程发生的贷款,以制造业优惠贷款利率为基准,给予 40%贴息,单个项目贴息年限不超过 3 年,省、市(县、市、区)各按 50%分担,省级最高不超过 5000 万元。以示范应用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氢能领域国际合作。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支持。

32.支持有条件的市举办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论坛、展会、峰会等,打造知名品牌,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33.构建科学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标体系,每年对各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抓紧组织实施。严格落实财政资金绩效管理规定,加强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发现绩效目标偏离、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项目,应严格管理、认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资金一律收回。各市和省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形成政策合力。各市和省有关部门配套政策制定完善情况请于本政策印发之日起 6 个月内反馈省发展改革委。本政策有效期 5 年。

安徽新能源汽车线(安徽新能源汽车品牌)

三、新能源车品牌有哪些

特斯拉(Tesla),是美国一家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汽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总部位于帕洛阿托。

2020 年,获评艾媒金榜(iiMedia Ranking)发布的《2020 上半年中国充电桩运营商排行榜单 TOP10》榜单前十。2021 年 6 月 2 日,位列 2021 年《财富》美国 500 强排行榜第 100 位。

蔚来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2014 年 11 月成立,总部位于安徽合肥。旗下主要包括蔚来 EC6、蔚来 ES8、蔚来 ES6、蔚来 EP9、蔚来 EVE 等产品。

2020 年 5 月,蔚来 ES6 在由德国品牌设计委员会主办的 2020 年德国汽车品牌大赛(Automotive Brand Contest)中荣获最佳设计大奖。

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 1995 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创始人王传福。

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技术是一种开创性的插电混合动力技术,现已成为全球市场装机量最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在纯电动车领域,比亚迪推出的 e 平台,兼具自主创新、高度集成、超凡性能的特点,可实现整车重量的减轻,整车布局的优化,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时大幅降低造车成本,是全球范围内技术领先、成熟、可靠、安全的纯电动解决方案,被称为 33111。

2020 年 10 月——比亚迪成为 2020 BrandZ 最具价值中国品牌 100 强上榜车企,2022 年 1 月,胡润研究院发布《胡润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百强榜》,比亚迪上榜。

理想 ONE 是理想汽车 2018 年 10 月推出的智能电动中大型 SUV,理想汽车是一个豪华智能电动车品牌,总部位于北京。创始人李想曾创办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汽车之家。

其搭载领先的增程电动技术与智能科技,2020 年,理想 ONE 取得中国新能源 SUV 市场销量冠军,同时成为 30 万元以上国产车型销量冠。

威马汽车(WM Motor)成立于 2015 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并在德国设立了研发团队。2016 年 9 月,威马汽车发布“128 战略”:围绕 1 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 是国内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

威马 EX5 是威马汽车的首款量产车,累计销量超 6 万辆,稳居中国造车新势力 A 级纯电 SUV 累计销量第一。威马汽车是新势力中第一家、也是长期以来少有的兼具智造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代表性企业,也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车企。

2020 年 8 月 4 日,《苏州高新区·2020 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布,威马汽车排名第 70 位,名列 2020 中国新型创新企业 50 强第 43 位。连续四年位列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持续领跑中国造车新势力。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