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江浙沪,江浙沪新能源上市公司

新能源汽车资讯 admin 17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新能源汽车一、二线城市渗透稳定
  2. 保护我方车企!中国新能源汽车 2022 年销量图鉴
  3. 新造车之城争夺战:江浙沪能否赢了北广深

一、新能源汽车一、二线城市渗透稳定

新能源汽车一、二线城市渗透稳定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还是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国都位居世界前列,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优势。

一、多策并举持续发力渗透率指标基本提前达成

凭借车辆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下乡、打破二手车交易“壁垒”等多重利好,2022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延续 2021 年以来的高景气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2022 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266.1 万辆和 260 万辆,同比平均增长 1.2 倍。产销规模再创新高,市场渗透率达到 21.6%。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制定的“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销量 20%”的目标基本可以提前公布。

这与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一贯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疫情考验下“保生产”的决心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的巨大潜力密不可分。

从相关企业数量的变化,我们也能感受到行业的热情。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4 日,全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约 55.2 万家,其中 2022 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 11.8 万家,新注册企业平均增速从 1-6 月为 46.5%,保持高速增长。

从各方市场数据来看,无论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都对行业未来发展表现出良好预期。

二、市场回暖信号明显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1.不惧疫情挑战新能源汽车产销创新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完成 59 万辆和 59.6 万辆,同比增长 130%。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 120%。同时,从数据来看,2022 年 1 月至 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266.1 万辆和 260 万辆,同比平均增长 1.2 倍。

2022 年春季的疫情给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蒙上了阴影,尤其是上海、长春这两个汽车行业重要城市受到较大影响,市场普遍预期疲软。

2022 年 4 月中下旬起,特斯拉、上汽等因疫情停产的整车厂及相关配套供应商陆续复工复产。随着物流供应链逐步畅通,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稳步复苏。以上汽集团为例。上海三大汽车厂商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单日产量 1.3 万辆,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的供应链也在不断壮大。正在逐渐恢复正常。从数据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实现 40%以上,市场渗透率达到 25.3%,对汽车行业增长的贡献持续加大。

此外,油价上涨也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增长增添了一些“动力”。面对“10 元”一升的油价,普通消费者直接表示“买不起”。短视频 APP 中豪车车主纷纷展示自己的加油视频。其中,加油量呈指数级跃升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当然,油价的上涨对于大多数燃油车车主来说确实是有点太大的压力。但从市场角度来看,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因为很多消费者看到这么高的油价,转而购买新能源汽车。

2、多元化布局已成共识供应链整合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是国家支柱产业,涉及产业环节多,供应链涉及多企业、多区域联系。疫情的起伏给我国现有的汽车供应链体系带来了新的考验。当传统汽车供应链受到冲击、亟待重塑时,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发展逐渐从全球化转向区域化。企业愿意花更多的钱来增加库存,甚至备份更多的供应链来应对危机。

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玉东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疫情暴露了汽车供应链过度集中的问题。一旦出现像疫情这样的情况,就会影响到全国产业链。公司正与区域内其余整车厂合作,布局 300 公里范围内的汽车产业生态环境。以汽车模具冲压为例,该公司转向了本土企业。从生产到维护,不再需要依赖江浙沪企业。

新能源汽车江浙沪,江浙沪新能源上市公司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整车与供应链企业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在研发、生产环节与关键供应商的深度联结。双方需要共同开发、共享数据,才有希望建立真正的战略互信。整车厂对供应链的管控应建立在对供应链的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面对供应链整合的需求,下游车企无论是老牌厂商还是新势力,都已经开始布局。纵观 2022 年上半年的投融资事件,广汽集团、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都纷纷出手智能充电、芯片、智慧出行以及最重要的动力电池领域。

与此同时,中游动力电池企业巨头们也“马不停蹄”。资源、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3、国产品牌崛起新产品补贴价格空白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异军突起,凭借新颖的外观、实用的性能和超高的性价比,逐渐让消费者摆脱了对国产车的刻板印象,国产车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据乘联会公布的零售量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中,五菱宏光 mini EV 以总销量 188,653 辆位居第一;比亚迪秦和比亚迪汉占据另外两个席位;特斯拉 Model3 下滑至第四位,销量同比下降 24.7%。

从新能源 SUV 销量来看,与同期相比,除蔚来 ES6 和比亚迪元 PLUS 外,大部分上榜车型销量均实现翻倍增长。其中,比亚迪宋销量增幅最大,达 856.3%。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市场呈哑铃型,注重高端和低端市场,缺乏中端市场产品,而比亚迪海豚的上市意味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逼迫消费者购买汽车时不时就无法回避的十万级市场,并且在销量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冲进了销量前十的榜单,凸显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强烈需求。

4、一、二线渗透稳定下沉城市呈现新增长机会

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人口受教育程度、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东部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明显好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格局仍以重点城市为主,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具有巨大潜力的特点。

从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除上海为一线城市外,010 至 608 的多个城市均为二三线城市。

天眼查研究院分析认为,新能源中微车作为日常代步车性价比更高。例如:宏迷你 EV、奔奔 EV、QQ 冰淇淋,均价在 5 万元左右,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三、汽车智能网联化产业未来重要发力点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百度、小米、美团等众多互联网行业科技巨头都在争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战场。智能系统与车联网的融合升级,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慧道路、通信网络、云技术的融合,从而开发出一系列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车辆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互联加速、电池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产业配套不断成熟,对新能源汽车广泛普及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的智能汽车很可能开启移动互联网第二媒体时代,开启人们从现实世界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第二扇“门户之门”,出现继互联网时代之后移动互联网阶段的第二次爆发趋势。手机。就像手机对电脑的颠覆一样,智能汽车很可能变道,反超手机领域。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基于各类信息做出综合动态决策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实现智能网联功能,需要的是跨学科知识和多领域技术的融合。全球主要国家和跨国车企均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系统布局,未来市场竞争将非常激烈。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克服重重困难,在 2022 年上半年实现产销良好,实属不易。在政策、市场、购车者的多重影响下,市场预计仍将蓬勃发展,产销量将超越 2021 年,进入新阶段。

二、保护我方车企!中国新能源汽车 2022 年销量图鉴

2022 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大爆发的一年,市场规模和渗透率都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如此,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仍导致市场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广袤的东北和西北地区还在等着我们去开发。

根据来自保监会机动车交强险的上险数据统计,2022 年全年,国内 31 个省份的新能源乘用车合计上险量为 523.31 万辆,这比 2021 年的 290.34 万辆大幅增长了 80.24%,近乎翻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上险量为 397.44 万辆,占比为 75.95%;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上险量为 125.86 万辆,占比为 24.05%;另外上险量中还有 140 辆燃料电池乘用车。

根据来自保监会机动车交强险的上险数据统计,2022 年全年,国内 31 个省份的新能源乘用车合计上险量为 523.31 万辆,这比 2021 年的 290.34 万辆大幅增长了 80.24%,近乎翻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上险量为 397.44 万辆,占比为 75.95%;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上险量为 125.86 万辆,占比为 24.05%;另外上险量中还有 140 辆燃料电池乘用车。

分地区来看,华东地区在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多个新能源大省的拉动下,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市场份额超过四成;华南地区占比接近两成,主要来自广东省的贡献;华中、华北、西南各略超一成,其中河南、四川排名较为靠前;西北和东北则发展缓慢。

分省份来看,全年上险量超过 10 万辆的省份共有 17 个,其中前三强——广东、浙江和江苏呈梯次排列,分别为 75.69 万辆、61.96 万辆和 47.97 万辆,在全国中的占比分别在 10%左右;山东、上海和河南均超过 30 万辆,占比均在 6%以上;四川超过 20 万辆,占比超过 4%;安徽、广西、河北、湖北、北京、湖南、福建、陕西、重庆和天津这十个省份则在 10 万-20 万辆之间,占比各维持在 2%-4%之间。(见图表 1)

图表 1:2022 年国内 31 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排名及份额占比(单位:辆)

数据来源:上险数(注:上述车型包含纯电动、插电混动及少量燃料电池,下同)

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各省份甚至各城市之间差距较大。那么,那些新能源大省是如何做到一飞冲天的呢?

在全国 31 个省份中,广东遥遥领先,2022 年上险量高达 75.69 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 80.82%,在全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为 14.46%。其中,深圳市和广州市全年上险量分别高达 21.15 万辆和 17.35 万辆,两市合计占据了广东省的半壁江山;其次,佛山市和东莞市两市合计占比也超过了两成;而广东省下辖的其他 17 个城市合计占比则不足三成。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分布并不均衡,城市集中度较高。(见图表 2)

图表 2: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 TOP10 省份及主力城市

如果再从企业角度看一下,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都集中在上述少数几个城市了。仅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两家车企的销量就占了广东省近半的市场份额,而深圳和广州正是它们最大的消费市场。比如,比亚迪 2022 年在广东省的 26.13 万辆上险量中,有 37%流入了深圳;广汽乘用车在广东省的 10.34 万辆上险量中,有 34%流入了广州。答案显而易见,深圳和广州分别是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的大本营,作为当地的支柱企业,政府在推广力度上自然不能含糊。(见图表 3)新能源汽车发动机

图表 3: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 TOP10 省份及主力车企

从上险量数据中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销量集中于较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新能源汽车江浙沪,江浙沪新能源上市公司

在 2022 年上险量 TOP10 省份中,除广东省外,排名第二的浙江省仅杭州市就占了 34%,再加上温州市和宁波市,三市合计占比高达 60%;

江苏省的上险量则集中在苏州市、南京市和无锡市,三市合计占比为 57%;

山东省相对上述几个省份来说,集中度略低,青岛市和济南市合计仅占 31%;

河南省下辖的郑州市和洛阳市合计占比为 44%;

除了直辖市外,四川省的集中度算高的了,仅成都市一个城市就占了 70%,而其他城市均不足 5%;

安徽省下辖的合肥市和芜湖市合计占比为 49%;

广西下辖的南宁市、柳州市和桂林市三市合计占比为 66%;

河北省相对来说较为分散,占比超过一成的城市有四个,分别为石家庄市、唐山市、邯郸市和保定市,这四个城市合计占比为 66%。(见图表 2)

同时,“生产所在地≈消费市场”的地域特征也体现在其他一些新能源大省中,除了广东外,上海、安徽、广西、北京等地也是在当地建厂的企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比如,特斯拉和上汽乘用车在上海、奇瑞在安徽、上汽通用五菱在广西、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等,所在省份占比都超过了一成甚至多达三成以上,而具体到所在的城市则更高。(见图表 3)

值得关注的是,按企业销量排名位列前三的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在多个省份都是畅销车。其中比亚迪更是几乎全国通吃,在全国范围内占据 30%份额,五菱和特斯拉则各占 9%和 8%,这三家企业几乎占据了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无论是分地区看,还是分企业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集中度都是非常高的。

在新能源乘用车 2022 年高达 500 多万辆的上险量中,比亚迪形成一家独大之势,贡献了三成的销量。2022 年全年,比亚迪上险量高达 158.32 万辆,同比增长 201.2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险量更是高达 79.39 万辆,在全国范围内所占的市场份额为 63.08%,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从 2022 年上险量 TOP10 企业的市场分布来看,比亚迪因产品线覆盖面广,相对来说最为均衡,尽管广东省是其最大的市场,但占比也仅为 17%,跟其他企业相比并不算高,同时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多个省份均有较高的分布;

排名第二的五菱,因畅销车型主要为微型电动车,则主要分布在河南、广西、山东等地,这三个省份合计占比为 35%,同时在浙江、广东、江苏、河北、云南也有广泛的分布;

特斯拉的市场分布特征最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上述省份合计占比为 63%;

吉利旗下新能源车发展迅猛,2022 年全年增速近乎三倍,其在浙江、广东、江苏三个省份合计占比为 43%,同时在四川、山东、上海也有较高的分布;

新能源汽车江浙沪,江浙沪新能源上市公司

长安汽车的情况与五菱类似,主要靠奔奔微型电动车拉动销量,其市场分布也是以河南、浙江、山东居多,这三省合计占比同样为 35%,另外江苏、广东、重庆、河北、广西、安徽占比也各超过 5%;

广汽乘用车地区分布的集中度在 TOP10 企业中可谓是最高的了,仅在其大本营所在地——广东一省占比就高达 48%;

奇瑞汽车的情况与五菱和长安也是一样的,因其微型电动车小蚂蚁和 QQ 冰淇淋的热销,所以安徽、河南、山东、浙江同样也成了其最大的市场,这四省合计占比为 58%;

哪吒、理想、小鹏是 TOP10 企业中的本土新势力品牌,其中定位较低的哪吒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河南、山东等省份,定位较高的理想则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浙江,中高端都有的小鹏半数以上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三省。(见图表 4)

图表 4:2022 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 TOP10 企业及主销省份

(本企业占比≥10%)(单位:辆)

从产品端可以看出,除了比亚迪是个特例外,主打高端车型的企业和主打低端车型的企业分别占据不同的市场,如特斯拉、蔚来、理想等以高端车型为主的企业,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粤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五菱、长安、奇瑞等微型电动车销量较大的企业,则以河南、山东、河北、广西为主战场,而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低速电动车销量大省,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最后,我们跳开省份,从单一车型在各城市的分布再来分析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都卖到了哪里?在 2022 年上险量 TOP10 车型中,有六款是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分别为宋(EV+PHEV)、秦(EV+PHEV)、汉(EV+PHEV)、唐(EV+PHEV)、元(EV)、海豚(EV),全年上险量从 11 万辆到 43 万辆不等,这六款车型各有三到四成的销量集中在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西安市、天津市、北京市、成都市、重庆市、杭州市等十余个城市。

尽管上述车型从紧凑型车到中型、中大型车都有,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从城市流向来看重合度非常高。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微型电动车——宏光 MINIEV 去年全年上险量为 40.98 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宋(EV+PHEV)的 43.01 万辆,但其与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宏光 MINIEV 最畅销的前十个城市依次是柳州市、武汉市、南宁市、杭州市、成都市、商丘市、临沂市、驻马店市、郑州市、南阳市,但每个城市之间并没有拉开太大的距离,其 TOP10 城市集中度也仅为 17%,可以说是地区分布最为分散的车型了。

长安汽车旗下的奔奔 E-Star 也是一款微型电动车,其流向的 TOP10 城市依次为郑州市、济宁市、重庆市、台州市、天津市、杭州市、菏泽市、柳州市、洛阳市、宁波市。尽管从城市名称上来看与宏光 MINIEV 不完全重合,但从城市类别上来看,却有着较高的重合度,比如奔奔 E-Star 流向的济宁市、台州市、菏泽市、洛阳市等,与宏光 MINIEV 流入的商丘市、临沂市、驻马店市、南阳市等,都属于三四五线小城市。

特斯拉 Model Y 和 Model 3 由于定位相近,城市分布也趋同,主要集中在上海市、杭州市、深圳市、北京市、成都市、苏州市、广州市、南京市等城市,其市场集中度更是高到惊人,半数左右流向 TOP10 城市。由此可见,因产品定位不同,特斯拉与宏光 MINIEV 和奔奔 E-Star 的流向特征亦有着明显的不同。(见图表 5)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高低端市场分布的差异化,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多层次、复杂化的市场需求,也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打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新造车之城争夺战:江浙沪能否赢了北广深

1、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汽车逐渐走入了平常百姓家,很多企业也打起了汽车这块蛋糕的主意,我国像是北上广深是有名的资深的一些汽车品牌的根据地,而像是零跑、哪吒这种后起的汽车品牌的根据地一般是在江浙沪,那么新造车之城争夺战:江浙沪应该可以赢北广深,主要原因有 3 点,第一江浙沪近些年发展的都不错,无论是交通还是人才都不缺;第二江浙沪发展的基本上都是新能源的汽车,新能源如今发展势头很好;最后是江浙沪的成本比北广深肯定是低一些,所以在价格上有优势。

2、一、江浙沪能够迎北广深,首先是因为江浙沪这些年发展非常不错,造车条件充足。

3、之前大多数汽车厂家愿意在北广深建立自己的总部,是因为这些地方交通等发展的好,如今江浙沪的发展是一天一个样,交通非常的便利,加上当地的人才落户政策也比较好,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在江浙沪,所以在江浙沪发展的车企前途是比较好的。

4、二、其次是新能源大多落户在江浙沪,发展势头强劲。

5、北广深是最早一些汽车品牌入驻,很多品牌生产的汽车都是燃油的,而江浙沪很多新能源汽车厂家入驻,在如今倡导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下,江浙沪的发展势头就比较的强劲,所以小编觉得在这次新造车之城争夺中江浙沪能够赢了北广深。新能源汽车小蚂蚁

6、三、最后是北广深的成本高,而江浙沪成本低些,价格上有优势。

7、大家都知道北广深的消费水平,而江浙沪无论是人工成本,还是一些材料的成本都会相对低一些,那么生产的汽车在价格上比较有优势,这是很多买车人都比较看重的,所以能够赢了北广深。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