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造新能源汽车(武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本文目录

  1. 武汉汽车制造厂有哪些
  2. 武汉汽车产业疫后发展深思
  3. 武汉新能源汽车公司有哪些
  4. 武汉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能否一跃而起引领群雄

一、武汉汽车制造厂有哪些

1、据统计,武汉有神龙三厂、东风本田三厂、东风雷诺三厂 15 家整车厂、东风史密斯半挂车(德国)、东风风神、东风越野(枭龙)、东风新能源、扬子江、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南京金龙新能源、上汽通用等。

2、武汉有数十家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覆盖面广,包括农用车、越野车、卡车、特种车、半挂车、公交车、拖拉机、汽车、自卸车。

3、这些整车厂就像洒在江城的星星,数量多,密度大,在全国排名第一,甚至在拥有数百年汽车工业史的欧美国家也很少见。

4、武汉开发区汽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的强劲增长,推动了对汽车零部件和汽车物流的巨大需求,台湾瑞丽、翔兴、全兴爱思、康明斯燃油系统、法雷奥、昭和企业、通用制动器、8000 代等大量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形成了巨大的汽车产业链从研发到销售。

二、武汉汽车产业疫后发展深思

被称之为“中国车都”的武汉,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 7 家汽车整车企业、12 个汽车总装工厂、500 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汇集了中、法、美、英、日五大车系,被称为全国六大乘用车基地之一。

湖北省内形成了两大汽车产业走廊,均交于武汉。一条以武汉为起点,连接孝感、随州、襄阳、十堰,沿着汉江斜向鄂西北,沿线云集东风乘用车、东风商用车、东风本田、神龙汽车、上汽通用等众多重量级车企;另外一条从武汉沿长江上溯下延,连接宜昌—荆门—荆州—武汉—黄冈—黄石,集结了广汽乘用车、猎豹、星晖电动车等众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的东风大道更是被誉为“车都之脊”,全长 13 公里,沿线分布着 2 万多家企业,是全球汽车工业密集度最高的轴线之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两个多月里,以东风大道为中心的武汉汽车产业陷入停滞状态。疫情的爆发虽然将武汉汽车产业置于困境,但也凸显出了武汉汽车产业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性。

汽车长久以来便是武汉市的支柱产业,凭借独有的产业链优势,武汉已发展成为最包容、最多元的汽车之都。1992 年,东风汽车与法国标致雪铁龙正式合资组建神龙公司,总部落户武汉,就此拉开了武汉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序章。

继神龙之后,一批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接踵而来。2003 年,东风本田落户武汉开发区;同年,东风公司总部由十堰迁至武汉;随后,与日产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也落户武汉;2008 年,东风乘用车有限公司建于武汉;2016 年,东风雷诺一期项目在汉阳黄金口建成投产。

除了“东风系”,完备的汽车产业链也吸引了其他汽车集团纷纷在武汉设厂。2012 年,上汽通用武汉生产基地在江夏金口奠基,用于生产雪佛兰和别克品牌的部分车型。2018 年,吉利汽车在武汉市建设年产 15 万辆乘用车项目;2019 年,英国豪华汽车品牌路特斯整车工厂在武汉开发区动工。至此,在武汉生产的汽车品牌覆盖了美、日、法、英、中五大车系。

此外,武汉在专用车产业也拥有较高地位,有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前身为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和汉阳专用车研究所等行业知名机构。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比亚迪、蔚来、东风云峰、金龙开沃等一众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也陆续进驻武汉,让武汉成为拥有车系最丰富、品牌最全面、品类最多元的汽车制造城市。

数据显示,湖北汽车产量约 80%集中于武汉市。从产能分布上看,东风汽车集团下属的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和东风雷诺 100%的产能在武汉,神龙汽车 70%以上和上汽通用 20%以上的产能在武汉。据统计,武汉每天有 5 千多辆汽车下线,疫情期间每停工 1 周,市场就会减少 3.5 万辆的汽车供应,进而波及全国物流、经销商、金融服务、后市场等企业。

武汉也是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工厂集聚地,且汽车零部件适配性要求极高,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一旦关键零部件缺失,整车生产就面临停滞。湖北汽车工业协会透露,湖北省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 1300 家,其中既包括包括博世、德尔福、法雷奥、伟巴斯特、霍尼韦尔、格特拉克、采埃孚和电装等知名海外汽车零部件巨头,也涵盖大冶汉龙发动机、三环集团、均胜电子、福耀玻璃等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而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武汉。

武汉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支撑着全国和众多国际主流车企的运转。疫情期间,一副产自武汉的制动系统空气软管的断供,直接导致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向其位于马来西亚、美国、英国、西班牙、俄罗斯和印度的全球工厂发出停产警告;大众、宝马、现代等众多跨国公司也都提出,部分武汉生产的零部件如不能及时供应,企业将面临停工和停产的窘境。

众多国际零部件巨头在武汉都有自己的产能。法雷奥的照明系统、博世华域的转向系统、博格华纳的驱动系统……在方向盘、转向柱和转向箱类别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转向系统中有 20%以上来自武汉,任何一家工厂的断供,都可能对北美整车工厂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随着多年的快速发展,武汉汽车产业不仅影响全国,更是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数据来源:武汉汽车流通行业协会

近来,武汉车市增长有所放缓,其中因素很多。武汉近 10 年汽车消费增长迅猛,2013~2018 年 6 年内汽车新增 218.8 万辆,超过武汉市保有量三分之二,2018 年武汉汽车保有量超过 310 万辆,新车采购消费需求向二手车置换、以及汽车养护消费需求方向转化;其次,省内及周边城市汽车流通体系逐渐完善、省内和周边城市居民大多可以在本地购车,不再到武汉购车;另外,武汉城市交通枢纽以及网约车服务更加完善,地铁建设完成 7 条运营线路,新增了 T3 出行等优质网约车平台,居民出行更加方便。

面对疫后的车市,武汉市政府祭出大杀器,5 月发布《武汉市汽车消费财政补贴资金实施细则》。规定自即日起至今年 12 月 31 日,消费者在武汉本地购买武汉生产的燃油乘用车且在本市上牌落户的,按照销售价格(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价格)3%的标准给予燃油汽车购车款补贴,5000 元封顶;对新能源汽车则按每台 10000 元补贴。继武汉市出台购车补贴政策后,江夏区和开发区也迅速跟进。除执行武汉市政策外,消费者购买本区车企生产的乘用车还可获得额外补贴。

伴随着强有力的政策刺激,武汉车市也展现出了久违的生机。5 月,武汉乘用车上险数超过 24000 辆,同比实现 1.9%的正增长。作为武汉的龙头车企,东风汽车从 4 月便开启了 V 型反转,4 月销量 24.42 万辆,同比增长 8.3%;5 月销量 31.76 万辆,同比增长 16.6%;6 月销量 32.22 万辆,同比增长 9.77%;7 月销售汽车 29.64 万辆,同比增长 10.8%;8 月销量 29.37 万辆,同比增长 4.2%,产销自复工复产以来“五连增”,1~8 月累计销量实现 199 万辆。

随着购车需求的释放,二手车置换需求也被进一步激发。从武汉上半年的二手车成交数据来看,二手车置换周期有所加快。数据显示,2020 上半年的成交车辆中,3 年以内车龄的车辆占比为 18.22%,同比上涨 0.79%;3~5 年车龄的车辆占比为 23.14%,同比上升 1.92%。以往一辆新车购置到报废的用车习惯已经改变,5 年以内换车的情况已成为新潮流。

在二手车置换需求上升的同时,二手车购买需求也在上升。疫情让人们增添了购车的新动力,根据恒诺市场研究的调查显示,疫情之后 46.91%的人群有明确的购车意愿,但很多人因为经济收入受到影响,购车预算随之下降,二手车便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市场需求快速恢复和政策利好的双重刺激下,武汉新车和二手车市场均呈现出 V 型反转的态势,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复苏。新冠肺炎疫情虽对汽车消费影响很大,但也催生一部分新的购买需求。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被抑制的需求逐步释放出来,后续武汉车市整体向好。

短期来看,政府的促消政策是汽车市场探底回升的底气之一。车企应积极关注产业政策,从税费减免、行业补贴等方面把握政策机遇,推动企业发展,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

长期来看,武汉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应进一步挖掘城市潜力,实现全面转型升级,以保持自己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制造潜力来看,武汉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2019 年 1-12 月广东省汽车产量排名第一,累计产量为 311.69 万辆,同为汽车大省的吉林和上海产量分别为 288.92 万辆和 274.9 万辆,排名第二和第三。湖北产量 223.96 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 8%左右。相比同样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有 50 万辆的差距,相比同样为老牌汽车制造基地的吉林有 65 万辆的差距,可见湖北和武汉的制造潜力还有上升空间。

武汉的服务潜力巨大。目前,武汉市有整车企业(含专用车、特种车)30 家,汽车销售类企业 1400 余家,授权体系 4S 店 300 余家,汽车有形市场(含二手车市场)25 家,单看这组数据还算合理。另一组数据是,汽车总从业人员超 46 万人,其中车企 20 万人、销售企业 15 万人、维修企业 10 万人、汽车电商及媒体从业近 1 万人,从业人员呈现出明显的制造多、服务少的倒金字塔格局。而汽车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制造、服务和相关产业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产值的比例应该是正金字塔才合理。所以,武汉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九省通衢的区域中心城市,围绕汽车做好大服务文章,将为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新增长点。

武汉造新能源汽车(武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从消费潜力看,武汉同样充满上升空间。疫情爆发之前的 2019 年,武汉市全年汽车销量 36.75 万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来看,武汉 2019 年保有量为 336.8 万辆,全国排名第九,低于同样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成都、重庆、苏州、上海几大城市。相比成都 519.5 万辆的汽车保有量,有 180 万辆以上的差距。而成都和武汉的城镇常住人口分别为 1233.79 万人和 902.45 万人,城镇人口数差距并没有汽车保有量那么大,这也表明武汉的本土汽车消费潜力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转型升级的下半场面对的是激烈的区位竞争。武汉应该积极推动本地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转型,同时吸引下一代的新兴汽车产业聚集,推进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跨界融合。

目前,武汉市新能源乘用车规模正在逐渐壮大。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乘用车、神龙汽车几大乘用车整车企业均将投产新能源汽车。据了解,在建项目东风云峰将作为东风日产新能源明星车型 Ariya 的生产地,东风雷诺改造后的工厂将成为岚图未来的厂址。此外,武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全市集聚了武汉开沃、武汉氢雄、武汉氢阳等燃料电池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东湖开发区和武汉开发区分别开通了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路。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新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发布之前,国家发改委共发放 17 张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拍照,有 7 家选择在江浙沪一带建立生产基地、总部或者研发中心,重庆、广东等汽车大省市也均有车企选择落户。凭借已有资源,武汉虽出现了不少类似岚图的“造车新实力”,但对于真正的“造车新势力”的引进需加快速度。

智能网联方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是打造下一代汽车产业的核心平台。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一期 28 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建成,是全国首个大规模 5G 和 V2X 全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上海示范区 2015 年开工,2016 年 6 月正式开园,重庆 I-VISTA 示范区 2016 年底一期正式启用。相比后两者,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在建立和运营的时间上并不占优,但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速度类似,基础设施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武汉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快速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

在规模上,武汉测试示范区将进一步扩容,力争在年内基于 5G 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突破 100 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 5G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武汉同时也应博采众长,学习其他优秀示范区的运行方式。2019 年华东几大城市签定长江三角洲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原本分散的点和线,正逐步连接成面,将更加有利于地区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武汉应与周边城市采取类似的方式,联合长沙示范区,共同开展跨地域的道路测试工作。

在企业入驻方面,武汉示范区吸引了海梁科技、深蓝科技、元戎启行、AutoX 等自动驾驶企业入园测试,另外还有本土车企东风和科技巨头百度的加持。要想继续扩大优势,武汉应加大对明星科技公司的引进,并利用光谷的产业集群,与汽车产业充分协同,发挥自己在 5G 通信、北斗导航等领域的优势,通过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建设,加快车路协同的推进,将武汉打造成为更适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城市。此外,应充分激发华为、小米、联想等这类科技企业的跨界潜力,将其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也引进武汉,从而吸引更多的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进驻武汉。

总体来看,武汉汽车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较大,但优势和机遇也显而易见。一手抓好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发挥通信领域的协同作用,同时更加积极拥抱造车新势力和新兴科技公司,多管齐下将为武汉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创造力,让武汉在继续保持传统汽车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在“新四化”的变革浪潮中也能谋得新优势。

武汉造新能源汽车(武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武汉新能源汽车公司有哪些

小鹏汽车武汉智造基地、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根据查询汽车之家网站得知:

1、小鹏汽车武汉智造基地:是小鹏汽车在全国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占地约 1100 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整车规划产能 10 万辆。

2、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投产后可望生产 10 款以上国产新能源车型,地址位于武汉市,该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外观大方,还有环保的作用。

四、武汉正式加入新能源汽车赛道,能否一跃而起引领群雄

1、自打新能源汽车这一定义被明确提出以后关注度就一直没减少过,一开始对新能源汽车最热情的便是各种传统式汽车生产商,不论是海外的大家、通用性或是中国的各种汽车生产商都是在积极主动越马新能源产业。由于前期销售市场服务设施的不健全,各种生产厂家新能源汽车的激情慢慢被消失殆尽。

2、除开传统式汽车生产商,一批新能源汽车的先驱者也逐渐寻找合作方,南京市便是第一个吃蟹的城市,但是被南京市寄予希望的拜腾汽车最终或是失败了,从 2018 年第一辆概念跑车现身到 2019 年全方位停止运行,拜腾只是坚持不懈了一年时间,拜腾的不成功最立即的不良影响便是南京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项目投资越来越投鼠忌器,在新能源技术跑道,现如今的南京市早已被一众城市陆续超出。

3、在传统式汽车行业,武汉一直占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力,从 2003 年车风汽车从十堰入迁武汉以后,武汉的汽车工业生产也正式开始成形,车风汽车的进驻让武汉立即汽车强市。2019 年,湖北汽车生产量 223 万台,在其中武汉就生产制造了 154 万台。

武汉造新能源汽车(武汉造新能源汽车的企业)

4、武汉在传统式汽车产业链的强悍不仅是由于整车生产量高,大量的是汽车全产业链极为健全,做为在我国最有知名度的汽车产业链城市,武汉拥有出示动力装置的弗吉尼亚顺通,博世华域,有适用电子电气配套设施的安波福,法雷奥,住电电装,也有称霸内外饰行业的延锋,武汉的全产业链基本上包含了汽车的各行各业。早在 2018 年武汉汽车有关公司就做到 1200 家,在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年产值提升 4000 亿,变成武汉最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

5、2021 年 4 月,晓亮汽车公布与武汉开发区战略合作,将在武汉开设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新项目,该产业基地整体规划整车生产能力十万辆。

6、它是武汉第一个真真正正实际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新项目,在晓亮汽车以前,蔚来、好意头、广州本田都以前传来过将在武汉开设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产业基地,但这种传言最终都以没有下文末尾。

7、除开早已明确落户口武汉的晓亮汽车,一直以爱家乡树立自身的小米雷军也确立表明小米手机可能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而反映更快的城市便是武汉。做为武汉汽车产业链水龙头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时间就作出反映:创立调研组,积极主动连接小米手机,争得小米手机汽车落户口武汉。

8、自打上海市跟特斯拉汽车签署对赌协议以后,每个有整体实力的城市都是在积极主动找寻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先项目投资再争得总体引入到自身所属的城市,积极主动培养有关公司,发展壮大本身的全产业链基本建设。

9、上海市以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谓是最盛的便是合肥市跟西安二座城市了。以总体拆迁至合肥市为标准,合肥市在蔚来汽车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外伸了援助之手,项目投资了蔚来 50 亿,到此以后,蔚来不论是股票价格或是销售量都是在节节攀升。

10、继蔚来以后,零跑汽车、好意头汽车、大家新能源汽车陆续落户口合肥市,再加上合肥市当地的江准汽车、安凯等知名品牌,合肥市的节能环保产业早已具备非常大的经营规模。

11、合肥市早已不符合于只是吸引住几个新能源汽车企落户口,合肥市也是下决心要打造出国际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蔚来汽车与合肥市政府达到了进一步的协作合作框架协议。依据合作框架协议,合肥政府和蔚来我国正常情况下愿意一同基本建设全球一流的工业区,以适用蔚来我国核心的智能化电动式汽车产业链和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自主创新。

12、另一个大牌明星城市西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不甘人下,其目的性的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没有终止。比亚迪汽车、开沃、好意头、宝能集团汽车等汽车企业陆续落户口西安,在产业链配套设施层面,西安也充足健全。项目投资约 105 亿人民币的三星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新项目、总投资 120 亿人民币的比亚迪汽车年产量 30GWh 动力锂电池新项目、总投资 103 亿人民币的北汽汽车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产业基地地及其陕汽、法士特的有关配套设施产新项目这些,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愈来愈完善。

13、相对性于传统式汽车产业链,武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看起来比较娇嫩,不仅是由于整车生产量低,更关键的是武汉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公司的发展趋势远落伍于上海市、合肥市跟西安。

14、武汉的优点取决于其所在位置的优异跟科技教育的比较发达,一切实体线产业链都离不了货运物流,武汉的所在位置便是先天性优点,不论是去长三角、珠三角或者成渝地区,武汉都能够方便快捷顺通。武汉比较发达的科技教育整体实力也让技术性密集式公司能够就近原则获得充足的新生力量。

15、你认为武汉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弯道超越么?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