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新能源汽车?贝特瑞新能源汽车官网

新能源汽车问答 admin 14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全球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如何助力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
  2. 20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圆满闭幕
  3. 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几家

一、全球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如何助力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

[亿欧导读]?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所有正负极材料供应商都将是考验,而贝特瑞正在筑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引领全球电极材料产业。

2019 年,三位锂电池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们用锂电池重新“定义”了人类生活。

从最早应用于心脏起搏器,到如今手机、笔记本、家用小电器以及电动汽车所使用的动力源都是锂电池,它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负极必不可少,它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的“带电量”。

贝特瑞(835185)深耕于锂电池材料领域,目前已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世界龙头。近几年,其业务规模实现超高速增长,2015 年至 2018 年,其营收规模从 15 亿元增长至 41 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 40%,净利润也从 1.77 亿元增至 4.83 亿元。

不仅如此,贝特瑞还与三星、LG、松下、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等全球顶级锂电池生产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随着下游市场对锂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主流正、负极材料已经达到物理极限,新一代材料呼之欲出,上游锂电材料供应商们也纷纷提前布局,为未来“埋单”。如此局势下,贝特瑞的产能还会继续领跑全球吗?它能否在未来技术变革中避免被淘汰的危险?

如果将锂电池拆分开来,它并不复杂,主要由四种材料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

虽然看似简单,但每种材料都“暗藏玄机”。

以负极材料为例,它是锂电池充电时储存锂的主体,占到锂电池成本的 10%-15%左右。目前,石墨类材料是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主流,可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

早在十多年前,我国负极材料市场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石墨资源,但受制于技术这项短板,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鳞片石墨等原材料,之后再通过数倍的价格进口天然石墨电极。

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起家的贝特瑞,用了短短 10 年就成为负极材料领域的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市场占有率超过 25%。其产品也不再只是起初的天然石墨电极材料,还包括人造石墨电极、硅系复合电极等一系列负极材料。负极材料业务也成为贝特瑞当前的营收支柱,2018 年营收 23.5 亿元,占总营收的 60%。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贝特瑞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目前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不仅是国家级技术中心,而且是新能源材料领域全球规模最大的研究院之一,这一研究院早在 10 年前就已经建成。

贝特瑞新能源汽车?贝特瑞新能源汽车官网

不仅如此,贝特瑞至今还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比在 5%左右,虽然看似不高,但它并没有被总营收的快速增长所落下,2018 年其研发投入金额达到 1.84 亿元,同比增长 43%。

在这个以技术见长的领域,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将为贝特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眼下,研发投入已经部分兑现,比容量更高的“硅碳负极材料”就是其中之一。

比容量是电极的重要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俗理解“能量密度”,即为一个“水杯”能装下多少水,它也决定了产品的续航时间或续航里程。

而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可以达到天然石墨电极、人工石墨电极的数倍,其在锂电池中应用将大幅提升能量密度上限。这一应用也被全球新能源汽车霸主特斯拉所使用,其车型 Model3 的动力电池中就用了硅碳负极材料。

目前,贝特瑞的硅碳负极已经实现量产,拥有 1000 吨/年的产能,并向松下等海外客户供应,它也是国内唯一拥有硅碳负极海外订单的企业。

随着下游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采用硅碳负极材料的锂电池已经开始初具规模化,它的发展也已成为大势所趋,等到技术稳定,规模化达到一定程度,作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商的贝特瑞将占据先发优势。

事实上,正极材料也是贝特瑞目前的主营业务。从最初担心负极材料触顶“天花板”而选择横向拓展,到如今,正极材料已经成为贝特瑞的第二营收支柱,这标志着贝特瑞成功切入到价值更高的锂电池正极领域。

2018 年其正极材料业务营收 9.36 亿元,占总营收的 24.6%。市场排名上,其磷酸铁锂正极成功跻身国内前三,仅次于比亚迪和安达科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其价格也比负极材料更贵,能占到锂电池成本的 40%左右。

如果说,负极决定了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上限,那么它的下限则由正极材料决定。

以磷酸铁锂为例,其理论比容量只有 160mAh/g,而石墨负极则能达到 370mAh/g。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正极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锂电池最大的下游应用领域。在享受下游放量所带来的“美味蛋糕”的同时,一系列难题也应运而生,首当其冲的就是能量密度,没有消费者满足于一辆“充电 2 小时,驾驶五分钟”的电动车,增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里程已是大势所趋。

采用更高比容量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就成为动力电池制造商们提升能量密度的重要手段,贝特瑞也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在三元材料发力,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同时量产磷酸铁锂和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企业。

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也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占据着一辆电动汽车接近一半的成本。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过去十年迎来爆发式增长,2009-2018 年,国内装机量从 0.03GWh 增至 57GWh,增长超千倍。

然而,2019 年下半年,在补贴退坡以及车市“寒冬”的双重影响下,销量连续增长了 10 年的新能源汽车也迎来了首次下跌。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4.2 万辆和 120.6 万辆,同比下降 2.3%和 4.0%。

这无疑给势头正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泼了一盆冷水,身处产业链上游的贝特瑞也不能独善其身。但是,在全球各国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传统车企纷纷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短暂的波动就显得无伤大雅了。

新能源汽车以节能、环保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今,挪威、芬兰、德国、英国、法国分别宣布在 2025 年至 2040 年期间开始全面禁售燃油车。与此同时,2020 年中国海南省也正式发布了通告,将在 2030 年实现全面禁售燃油车。

众多汽车品牌也相继公布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大众汽车计划在 2030 年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彻底停止销售;2017 年,长安汽车提出 2025 年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计划;北汽也表示将于 2025 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在“禁燃”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接手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电动化将成为所有传统车企的必经之路。

以德系三兄弟 BBA 为例,奔驰、宝马、奥迪都选择了“allin”电动化,到 2022 年,奔驰的全部车型都将有电动版,而奥迪和宝马则是将在 2025 年前分别推出 20 款和 12 款电动车型。

而这些传统车企的新能源电池供应都离不开 LG、松下、三星、宁德时代、日立等全球顶级电池生产商,作为这些生产商的电极材料供应商,贝特瑞的营收规模将继续增长。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只是锂电池的一个应用领域,锂电池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应用十分广泛。

以智能手机为例,2018 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4.7 亿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4.7 亿部,同比增长 9.3%和 2.1%,虽然已是存量市场的智能手机产业增幅并不大,但同样会给上游带来收益增长。

而接下来,由 5G 等新型信息技术带来的“换机潮”将再次带动锂电池行业的发展。

广泛的应用领域以及巨大的需求量,让锂电池市场的“天花板”不断增高,并且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速,作为上游供应商的贝特瑞也将随着市场的上行而获利。随着消费者对锂电池续航能力、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所有正负极材料供应商都将是考验,而贝特瑞正在筑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引领全球电极材料产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二、20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圆满闭幕

 6 月 24 日,2023(第二十七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以下简称“车展”)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

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以下简称“汽车贸促会”)、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汽车经销商商会、深圳工业总会主办,深圳市联合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车展吸引了来自全球超 200 家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技术服务、学术研发等品牌企业及组织的参与(其中整车品牌 102 家),展期举办各品牌发布会 52 场,发布新车 65 款,展示车型 1000 余款。作为国内新能源必争市场,此次参展的新能源车型占比达 65%。为期 9 天的展期中,观展人数累计约 70.2 万人次,预定成交车辆合计 38967 台,成交总金额逾 95 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面向未来再迭代!

纵观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国的新能源与智能化正逐渐加速推动全球产业重构,来自中国的产品技术亮相于世界舞台,备受瞩目。

汽车贸促会首次加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主办单位之一,为车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全面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行业权威性的国际一流车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王侠会长在出席本届车展开幕式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有深厚的基础,在叠加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势能之后,其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汽车贸促会将以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为平台,全力助推深圳和大湾区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郑红波致词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是诸多汽车品牌在粤港澳大湾区展示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首选平台。在座的各位院士和企业家都十分的关心和支持深圳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深圳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发展底层逻辑和价值重心变革持续提速且深化。本届车展,携新能源车型参展的整车品牌接近 100%,展示车型新能源占比约 65%,65 款新车型中大多数也是新能源车型,充分体现了深圳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独特地位。此外,几乎全部参展车型均具备智能化系统或功能,参展品牌 100%智能化。其中具备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参展车型占比 35%以上,再次凸显“智能化”下半场的竞争主线。可以说,本届车展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正式确立为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和“创新之都”深圳的特色标签。

“智电”新趋势持续卷动产品迭代,

智能电动车赛道持续火热,不断有新品牌加入鏖战,本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参展整车品牌均携智能化新能源的全新车型参展,人头攒动的展台背后,也是各品牌产品及技术的相互角力。

车展上比亚迪仰望 U8、U9,保时捷 911 GT3 RS、领克 08;小鹏 G6、宝马 iX1、极氪 X 纯电版、银河 L7 等新车倍受瞩目;猛士、昊铂、smart、睿蓝等十余个新品牌也完成了大湾区车展的官方首秀;岚图 i-Cozy、本田 e:N SUV、大众 ID.NEXT、一汽丰田 bZ 运动跨界等诸多概念车纷纷亮相。

今年除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十年专馆,星耀鹏城”之外,比亚迪集团也首次以专馆形式整体参展,不仅旗下品牌悉数登场,更带来诸多引领行业且独具竞争力的创新科技和产品,进一步夯实了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的“科技车展”标签。

“同步先行”探讨未来汽车出行趋势

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 1500 万,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中,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次走在了前面,新能源车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仅 2023 年 1-5 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出口 45.7 万辆,同比实现 1.6 倍增长,电动化+智能化双轨发展即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突破的重要机会点。

以“CoEVO 同步先行”为主题的“2023 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也于车展开幕当天成功举办。丁荣军、孙逢春、李克强、于非组成的院士“天团”,对谈智库专家董扬;段建军、余承东、张晓春、管鸣宇、宣奇武等多位汽车行业企业家领袖分享深刻洞察和睿见卓识;由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深圳市智能网联及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2023)》在现场发布,一批重大智能网联项目现场签约,落地深圳;针对行业重点关注的智能网联商业化创新、智能座舱发展趋势、动力电池以及产业发展与投资等领域开设的专业平行论坛,国投招商、宁德时代、欣旺达、贝特瑞、君联智行、斑马智行、壁虎科技、长城汽车、元戎启行等企业代表,将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最热门的行业趋势集中交流展示,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深圳奉上一场“营养丰富”的“思想盛宴”。

“先行示范”促“港/澳车北上”政策落地

20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不仅作为汽车行业“风向标”,更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提供了重要平台。毗邻港澳是深圳的独特地理优势,本届车展进一步深化与港澳联动,为迎接即将施行的“港车北上”政策,不少香港车主通过特殊申报的方式自驾来到本届车展“先行示范”。不少澳门车主也通过已实施的“澳车北上”政策自驾来到本届车展,汇聚亮相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的“港/澳车北上-先行展示区”,呈现“粤港澳一体,大湾区共融 One Bay, Greater Bay”的活动主题。汽车文化沙龙还探讨港人在深购买新能源车等话题,共同打造湾区国际汽车展会。

本届车展在传统的现场静态展示形式之外,还以展馆为中心,多层次向城市扩展,将展会融入城市,动静结合、内外联动,打造圈层式、互动式展会。本届车展的“未来出行合作伙伴”元戎启行自动驾驶车队,在指定区域和路线开展自动驾驶试乘体验服务,面向广大消费者集中展示推广了 Robotaxi 的真实应用场景。捷豹路虎、一汽奥迪等车企及专业媒体,也在展馆外围特别设置试乘试驾区,为车展观众提供一站式的试车体验及自驾乐趣。

贝特瑞新能源汽车?贝特瑞新能源汽车官网

科技创新,年轻活力是深圳的城市基因,作为国内制造尤其是新能源制造重镇,深圳首倡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 2000 亿的目标,连续成功举办二十七届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在汽车产业价值重心转移,叠加权威行业组织赋能的背景下,已然成为重要的行业事件。

2023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26.1%,超过了新技术扩散曲线中 15%的临界点,这也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扩张将继续提速,用户群体也会从尝鲜者向主流消费人群转变,即用户需求也将从价格导向进入到价值导向的转变。凭借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新能源赛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选手”进入,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卷”氛围已经蔓延。

由“智能+电动“化掀起的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行业重构趋势逐渐明朗,2023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秉持“科技、创新、面向未来”初心,在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精心指导下,深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持续发挥深圳城市“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产业及市场变革大潮,以强大的号召力全面升级、加速迭代。

新时代变革序幕已经拉开,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仍将一如既往为行业打造高质量发展会展平台,领潮而立,先行向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 Yiche 南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几家

新能源汽车电池涉及到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这些家

(1)002091 江苏国泰: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 30%,公司有望凭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00839 中信国安:锂电池正极材料。公司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奥运期间以盟固利公司锰酸锂产品作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装配于 50 辆纯电动大客车。

(3)000973 佛塑股份:锂电池隔膜。生产锂电池隔膜产品。

(4)600884 杉杉股份:生产锂电池材料,为国内排名第一供应商。

(5)000100TCL 集团:子公司生产锂电池,目前无汽车锂电池项目。

(6)000049 德赛电池:子公司生产锂电池,目前无汽车锂电池项目。

(7)600478 科力远:镍氢电池。正谋求从丰田 HEV 镍氢电池材料供应商向镍氢动力电池组的成品供应商的转变。目前科力远与它们的合作仅处于谈判阶段。与科力远有初步合作的仅是日本丰田和南车集团,其中南车集团的纯电动客车项目已对科力远镍氢电池组方案较为认可。

(9)600846 同济科技:燃料电池。参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36.23%的股份。该公司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包括具有创新化学结构的质子交换树脂和质子交换膜的研制。

(10)600196 复星医药:燃料电池。参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36.26%的股权。该公司是专门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开发了 5 个系列的燃料电池产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与大功率(30kW-150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制造技术及批量生产的能力与设施。

(11)600104 上海汽车:燃料电池。大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认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先生带领下主要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新源动力的第一大股东,长城电工参股 11%,新大洲 A 参股 3.42%。

(12)600192 长城电工:参股“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11%,同上。

(13)000571 新大洲 A:参股“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3.42%,同上。

(14)600872 中炬高新:公司涉及动力电池行业,其与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共同设立的中炬森莱高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电电池、动力电池、手机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在十五期间一直承担国家 863 项目——动力电池产业化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公司已向多家汽车生产厂家提供动力电池样品,未来在国家政策及汽车企业动力电车实现量产的推动下,该业务有望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1)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上拥有绝对的行业话语权。(2)控股 75%的天骄公司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 08 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占率 30-40%,08 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 805 吨,销量 665 吨;09 年保守产能是 1400 吨,负极材料钛酸锂 180 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09 年 6 月达产,年产能是 150 吨。(3)控股 55%的贝特瑞公司是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龙头,前者国内第一,市占率 80%,全球第二;后者国内第一。贝特瑞公司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也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标准制定者。贝特瑞 09 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 6000 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 1500 吨/年。(4)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固相法、火热合成法,每吨成本降低到 13 万,大幅下降后成本只有国际上的一半。毛利率在 60%以上。(5)通过哈尔滨宝安公司贝特瑞拥有近 10 亿吨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优质石墨矿产资源,可确保原料的稳定供给。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锰资源、电解锰、四氧化三锰的锰系列和镍氢电池的球形氢氧化亚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源材料系列。

央企整合或将在 2009 年完成。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长沙矿冶研究院,作为在国资委排名靠后的长沙矿冶研究院而言,或许

公司球形氢氧化镍是镍氢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技术优势突出。公司是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氢氧化亚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保证了公司产品的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居于国内前列,产品主要销售及给比亚迪和日本汤浅,其中日本汤浅用于生产镍氢动力电池。

公司子公司长远锂科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长远锂科有限公司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长远锂科有限公司为金瑞科技大股东长沙矿冶研究院持股 84%,金瑞科技持股 16%,不排除金瑞科技公司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一步扩展的可能。锰资源优势明显,锰产业链完善。公司在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两座锰矿的建成投产,正在进行销售许可证的申请,一旦得到销售许可将满足公司电解锰所需原料的 50%左右。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四氧化三锰供应商,公司还是国内主要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之一,预计 2009 年公司电解锰产能将达到 3.5 万吨,锰产业链完善。

公司投资 2000 万元持有博信电池(上海)有限公司 15%的股份,成为介入动力电池的潜力品种。2008 年 9 月 4 日,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报道,上海锌空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锌空气电池替代车用燃料产业化项目获得国际财团认可,正式进入融资尽职调查阶段。上海博信锌空电池有限公司研发的锌空气燃料电池技术能得到浦东区政府的支持,属国家鼓励类产业,其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博信电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生产商提供高性能、无污染的 DQFC 锌空气燃料电池,同时为 DQFC 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换电服务。

(000920)南方汇通,公司控股 56.43%的子公司贵州航天电源科技公司是从事锂二次电池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贵州省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名品“标志工程”,公司依托我国航天电源开发技术,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生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容量大、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一致性好等优点,产品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目前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为日产 10 万只水平,规格多达数十种公司与梅岭化工厂共同组建的“贵州航天电源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源研究开发与检测设备。一支实力雄厚的设计开发队伍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与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目前锂聚合物电池、大容量离电子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已成功开发,并将逐步实现产业化。

贝特瑞新能源汽车?贝特瑞新能源汽车官网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