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蔚来4S店(新能源汽车在威海)

新能源汽车资讯 admin 1个月前 (01-29) 2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2. 新能源汽车补贴 2023 年政策
  3. 一锤定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一、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威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对此认识高度一致。如何借助大势,赢得先机?威海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6 月 8 日召开的威海市委全委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六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接全省规划,结合威海实际,威海将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个涉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包括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等在内的“蓝色经济”办公机构在细化筹备中。威海,得名于海,扬名于海,海岸线长达近千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海上的蓝色疆域面积几乎是陆地的两倍,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建港条件优越,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沿岸自然风光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威海市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初见成效,海洋经济已发展为威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大产业基础雄厚,潜力无限。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正蓄势待发……优势突出,渔业经济全力向高端产业登攀“威海绵长的海岸线上遍布岬角和海湾,岸线曲折,岬湾交错,负 15 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和滩涂面积达到 300 多万亩。临近海域位于黄渤海结合部,是两大海区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国进的眼中,威海发展渔业经济有着其他沿海兄弟地市无法比拟的资源、产业和技术优势。 1991 年,山东省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开始了向海洋进军,开发建设蓝色疆域的历程。十几年间成果最显著的当属传统渔业经济。去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 205 万吨,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优越的海洋环境条件,显著的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威海出产的海参、海带、牡蛎,均取得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威海还建有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海参、海带产量居全国首位。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威海崛起一批渔业龙头企业群体,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超过 40 家。“多年来,这些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在发展高端渔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搭建了平台。这是威海发展高端渔业的最突出的优势。”李国进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憧憬。“蓝色经济区应该是生态型的开放经济。作为威海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在市场这个大杠杆的平衡下,威海的渔业产业应向名优养殖、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科学调整。威海渔业要续写“称雄省内”的辉煌,归结点在渔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提升上。”在亮出优势的同时,李国进也对威海渔业发展的“短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国内外高端渔业经济比较,威海渔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尤其在高效集约、产业竞争力和生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融入蓝色经济区,威海渔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着质量效益型转变,惟有如此,威海渔业才会继续大有作为。”目前,威海正加快推进海上养殖由传统品种向海珍品转变,捕捞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变,海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依托各类渔业经济区,威海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品牌渔业,引导各地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注册,发展远洋渔业以确立远洋渔业的优势地位,力争到 2012 年精深加工产值比重提高到 80%以上蓄势勃发,以自有特色打造现代港口物流区威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与内地京津相连,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下可直抵长三角,陆域海域辐射面广。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威海港口物流的蓬勃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威海的港口资源丰富,三面环海,港湾岬角不冻不淤,岸线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和万吨级位。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注重陆域腹地。威海曾经陆域腹地狭小的劣势和制约港口发展的“末梢交通”瓶颈,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威海逐渐形成了以运输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群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并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等生产基地,这一切都为港口物流发展开拓了强有力的承载体系。“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威海作为陆路末端的劣势正逐步演化为中国面对世界的前沿优势,构建全球范围的大物流格局,威海大有可为。”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唐宗岭对威海港口物流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非常肯定。“‘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让我们站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阔视野来审视威海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由于受历史原因、国际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承载设施建设、货源市场开发和现代服务意识方面,还需大力挖潜。”唐宗岭表示,尤其是现在,海上物流逐渐呈现出运输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的趋势,对港口物流的综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威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过去几年,随着“兴港强市”战略的实施,威海港口建设飞速发展,现有商港达到 17 个。目前,威海正着重建设以威海港为中心,石岛港、龙眼港为两翼,文登南海新港、乳山口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在各个港口的建设中,威海注重自有特色,力争实现错位竞争。作为区域中心港,威海港将以集装箱、能源运输、油品中转、客货滚装、整车物流等功能为主,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港区。依托港口基础,威海还充分发挥毗邻韩日、已开辟 21 条国际国内航线的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目前,威海整合港口资源的步伐加快,正重点建设威海港新区、石岛港、龙眼港,争取“十二五”期间,港口等级达到 30 万吨,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以上,并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的现代海运船队。强势隆起,船舶修造业构建东北亚重要船舶基地在国际造船业界,有一种说法为大家所公认:世界最佳的造船区域是北纬 36°附近区域,威海恰好处在这一区域。不仅如此,从地质条件来讲,威海有着绵长的深水岸线,沿海多是花岗岩结构,这些都是威海发展造船业的优势所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国内外船企前来投资。环视威海沿海,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在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造船带已强势隆起。与此同时,船舶配套产业乘势紧跟,发展迅猛。荣成、文登南海新区、经区和工业新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未来威海将重点发展船段、船用板材、风机等配套设备,加快船用主机电站、机舱辅机、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引导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威海船舶修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是产业配套集群需完善,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威海船舶修造业的突破点在于自主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才是船舶修造业的生命力和助推力。”谈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黄海造船厂副总经济师、市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安昌告诉记者。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威海规划在俚岛湾、皂埠湾和石岛湾建设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构建沿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的沿海造船工业带。威海将重点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托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加快建立以设计为先导、总装船为核心、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着重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修船基地。在这一过程中,威海将重点扶持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造船企业,突出发展客滚船制造、汽车运输船等五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型。其中,以黄海船厂为龙头打造全国远洋渔船生产基地。争取到 2012 年,实现船舶修造销售收入 400 亿元千公里海岸线是威海发展旅游的天赐良“源”,这里有海,有岛,有泉,有山,处处皆风景。威海旅游资源独特,既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又有独特的现代海滨气息。千公里的海岸线上,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包括刘公岛风景区、成山头旅游区、石岛旅游区等在内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威海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个产业成为经济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也由原来的滨海小城发展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城市。在高旭光心中,与这些优势条件相比较,他觉得更珍贵的是,威海发展旅游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好。从各级党委政府到部门,发展旅游这个绿色产业已成为了“威海共识”。仅从 2007 年以来,威海就启动了大乳山休闲度假区等 8 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几天前,首届“威海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签约仪式的举办更是为威海发展高端旅游项目———帆船休闲产业的发展开题。“总体上,威海旅游业在保护与继承中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蓝色经济区的‘蓝色’理念相切合。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也不能忽视威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度不高,休闲设施规模小、休闲娱乐品种单一,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这也是未来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的着重发力点。”高旭光表示。以休闲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威海将进一步完善刘公岛、赤山等重点景区,加快华夏生态园等景点建设。威海还将提升环翠、银滩等四处省级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中心城市、海滨生态等六大旅游板块。滨海旅游与沿线产业的相互衔接很重要,高旭光表示,威海将打造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联动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海上旅游,开发适合游客参与的帆船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集经济、文化、品牌、消费等为一体的国际沙滩帆船基地。依托温泉资源,威海正以宝泉路温泉一条街为基础,加快温泉大世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天沐、汤泊等温泉项目,加大对“中国温泉之乡”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的温泉休闲疗养基地。威海是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理想之城。这里海湾遍布、地质稳定、季风特点显著。以石岛湾核电站、国华瑞丰、中海油风电海上工程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入春天。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能源兴市’战略的实施,为威海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石岛湾核电站、国华风电项目等在威海落地并顺利推进。目前,威海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走向正轨,这就对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提出了要求,相关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树伟表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将重点规划建设核电、风电,其中石岛湾核电站的一台 20 万千瓦机组,争取 2013 年建成投产。全力推进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华瑞丰二、三期,歌美飒文登等风电项目。在有条件的区域,威海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批太阳能发电和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地热能、潮汐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步伐,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能源项目。石化产业不仅具有提供能源的优势,还构建有精细化工产业链,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威海规划建设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是一个综合型化工基地。中石油集团确定镆铘岛石化项目总体规划按年处理委内瑞拉重质原油 2000 万吨标准建设。目前,配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威海及山东港口总体规划,大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完工。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和优势产品系列。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不仅可为威海乃至全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将成为全新的地方经济增长板块。以此为依托,威海还将大力引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深加工产品,力争建成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威海蔚来4S店(新能源汽车在威海)

二、新能源汽车补贴 2023 年政策

1、整车购置税减免:全年品牌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旧按照市场标价实行按比例减免,最高减免不超过 7.5 万元;

2、旧车报废换新车补贴:对于市场标价 6 万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以及 7.5 万元以内旧车报废换新车,给予单车最高 3 万元补贴;

3、推广示范:为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023 年将实施推广示范,对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单位补贴最高 10 万元,对个人补贴最高 7.5 万元;

4、促进消费:对于按期完成置换任务的消费者,政府将在补贴之外,根据消费者置换任务和选购新车型,给予额外补贴,单车最高补贴金额可达 2 万元。

三、一锤定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上周五(10 月 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要采取四大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

有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暂时困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第四项“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要求相关地区和区域强制使用新能源汽车,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扩大销售。

那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哪些地方呢?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重在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规范各类试点示范,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2016 年 8 月 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福建、江西和贵州三省作为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被纳入首批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办、国办还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017 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相继印发。?2019 年,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迄今为止,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个省。

自十八大以来,国内各地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并涌现出一大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17 年 9 月,环保部命名北京市延庆区、浙江省湖州市等 46 个县市为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标杆。2028 年 12 月,生态环境部举行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表彰活动。深圳市罗湖区与坪山区、大鹏新区等全国 45 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19 年 11 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北京市密云区、山东省威海市等 84 个市县达到考核要求,决定授予其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目前,共有 175 个市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涵盖范围更大

2012 年 9 月 27 日,国务院批复《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划。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转变,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转变。

根据《规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辽宁、山东城市群等 13 个区域为重点区域。

《规划》指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为复合型污染严重区,应重点针对细颗粒物和臭氧等大气环境问题进行控制,长三角、珠三角还要加强酸雨的控制,京津冀、江苏省和山东城市群还应加强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重点控制区共 47 个城市,除重庆为主城区外,其他城市为整个辖区。

这些重点区域,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汽车保有量,包括公用领域车辆最多的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公用领域强制推行新能源汽车,无异是一重大利好。

4 个生态文明实验省,再加上 13 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几乎涵盖了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和城市。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 450 万辆,占全球的 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

受多重因素影响,2019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出现多年未见的下滑。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产销包括新能源汽车产销都遭遇重挫。今年 1-7 月,欧洲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 50 万辆,比中国多了 1.4 万辆。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暂时困难,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只是在经历高速增长后出现的阶段性下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总体还是持欢迎态度的。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优势将会愈加明显。

威海蔚来4S店(新能源汽车在威海)

辛国斌指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补贴和购置税优惠政策延期两年。同时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促进产业平稳发展。今年 7 月以来,新能源汽车月销量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已经恢复到了每月 10 万辆的消费水平。

辛国斌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者应当笃定前行,坚定发展方向、提高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新台阶。(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