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新能源汽车推荐 admin 17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新能源汽车的电压有多高
  2.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统一吗
  3. 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高速耐久

一、新能源汽车的电压有多高

高压安全标准:对于人类触电,早已有相关研究,获得了详细数据,并形成了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T 13870.1-2008 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等同采用《IEC 60479-1∶2005 电流对人类和家畜的影响》标准。标准里,对人员触电相关阈值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其中,人类有感觉的直流电流值约为 2mA,能够造成人的心室纤维性颤动的电流值为 200mA(标准中把心室纤维颤动作为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的标志性事件),电流达到几个安培时,会造成严重烧伤甚至死亡。这几个参数先放在这里,可以与后面将会出现的高压系统设计参数做对比,有一个量化的感受。

电动汽车,将高压系统运用在高速运行的复杂系统上,确实容易让人紧张。制造业有个普遍现象,产品已经在大量的买卖了,可是标准还没有,大家各自为战。但电动汽车行业却不同,在行业没有成长起来之前,标准已经被制定出来。《GB-T 18384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一系列标准,第一版是 2001 年,相信当时关心电动汽车的人也还不多。标准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动汽车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实验数据并不丰富。行业内部的人都知道,标准跟实际的应用技术,有的地方对不上。到了 2015 年,电动汽车的趋势已经形成,它的第二版终于重新颁布。可以说,安全一直是电动汽车的重中之重。

国际标准《ISO 26262-2011 道路车辆功能安全标准》,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电动汽车企业和相关配套供应商重视,应用于系统管理和产品开发管理之中。标准给使用者提供了一整套看待、处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关于安全事项的观念和方法。这套标准的直接对象是 3.5 吨以下道路车辆的电子电气系统,但同时对车辆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开发生产都具备指导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统一吗

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简记

充电桩国标文件—-《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1.1 充电模式 1———>连接方式 A

模式 1 充电系统使用标准的插座和插头,传输能力过程中采用单向交流供电,且不允许超过 8A 和 250V。在电源侧应使用符合 GB2099.1 和 GBI002 要求的插头插座,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保护接地导体,并且在电源侧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从标准插头到电动汽车供应保护接地导体。

从车端拉出一根线,连接到交流电网上进行充电,现在已经不适用了。

1.2 充电模式 2———>连接方式 B

模式 2 充电系统使用标准插座,能力传输过程中采用单向交流供电。电源侧使用符合 GN2099.1 和 GB1002 要求的 16A 插头插座时输出不能超过 13A;电源侧使用符合 GN2099.1 和 GB1002 要求的 10A 插头插座时输出不能超过 8A。在电源侧使用了相线、中性线和保护接地导线,病采用揽上控制与保护装置(IC-CPD)链接电源与充电汽车。

从标准插座到电动汽车,应提供保护接地导体,应具备剩余电流保护和过流保护功能。

1.3 充电模式 3(交流)———连接方式 C

模式 3 应用与链接到交流电网的供电设备,将电动汽车与交流电网链接起来的情况,并且在电动汽车供电设备上安装了专用的保护装置。

每个供电插座有独立的保护装置,并且能独立运行控制引导功能,具备剩余电流保护功能。

采用单相供电时,电流不大于 32A。采用三相供电且电流大于 32A,应使用连接方式 C。

1.4 充电模式 4(直流)———连接方式 C

三、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高速耐久

导语:在动力总成的耐久谱系中,高速耐久性能向来没有缺席,在电动汽车中同样如此,其性能表现与整车驾驶应用工况密切相关。但是,现有的标准中对高速耐久的规范要求鲜有涉及。本文聚焦电驱动系统高速耐久,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高速耐久”,”高速耐久的规范要求”,”高速耐久的失效机理”。

关于电驱动高速耐久,本文按以下逻辑展开探讨:

在动力总成的耐久谱系中,高速耐久性能向来没有缺席,其性能表现与整车驾驶应用工况密切相关。以下是某整车可靠性耐久试验项目,可以看到其中高速耐久占很大的比例。

同时,对比诸多整车厂,高速耐久基本源自于两部分:

?高速耐久循环,一般由两部分组成:XX 万公里加减速+XX 万公里稳态高速,如下图所示。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动力源,对其高速耐久性能的严格考核固然必不可少,保证动力总成足以应对各种极限应用需求。

那么,肯定有人疑问,”做了常规耐久是不是就不用做高速耐久了?””他们的区别究竟是什么?”。

这就要回到三合一系统高速耐久的特性本身,主要是三点:高速、高的油温、高速下的自激励产生的振动。因此,相比于常规耐久,高速耐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油温下的轴承、齿轮、油封的失效

3).高速下自激励产生的振动,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

具体的失效形式与机理可见本文第 4 部分。

关于电驱动传动系统常规耐久的解读,可见历史文章: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传动系统疲劳寿命试验(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传动系统疲劳寿命试验(二)

?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传动系统疲劳寿命试验(三)

在现有标准中,对动力总成高速耐久的规范要求鲜有涉及,本文对简要对以下三个标准做个介绍和解读,为我们后续高速耐久规范的制定提供支撑。

01《QC/T1022-2015 纯电动乘用车用减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在《QC/T1022-2015 纯电动乘用车用减速器总成技术条件》中第 6.2.4.7 中有对高速耐久性能试验的规定,如下:

文中对于试验油温做了要求,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上述要求也无法应用于动力总成系统,这主要是由于:

gbt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1)该标准未明确与整车实际里程寿命的关联;新能源电动车汽车

2)该标准未强调动态工况,不适用于三合一系统内部的多转速动态工况;

3)该标准对象为减速器,与动力总成的复杂工况不匹配,如加减速过程等。

02《GB/T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在《GBT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中第 4.9 中有要求:

这里关于耐久里程的要求保留意见,考虑到标准发布 2012 年,起草时间可能更早,并不适用于现有市场需求,随着电池技术的大幅发展,整车续航里程的显著提高,相关要求需要提升。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读出高速耐久在整个可靠性中的比重要求。

“性能复测”中对 30min 的车速要求反映了额定性能,这部分要求可以作为动力总成级别的考核要求。(#关于系统性能和整车的关系,可以见文章《小明想要一辆定制化的电动汽车》#)

03《GB/T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

在《GBT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第 4.3 可靠性行驶试验中有要求:好的新能源小汽车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速耐久在这个里程寿命的比例,可作参考。而在 ISO19453 中,对高速耐久的推荐要求为 17%。因此,可以看出关于里程的占比,与目标车型、市场定位、客户群体息息相关,需要我们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设计。

正如第 1 部分中所述的高速耐久特性:高速、高油温、自激励振动,与其相关的考核对象、失效形式和机理有如下几点:

1).高速,意味着轴承、油封、齿轮啮合点具有较高线速度,油液搅动变大,温升加剧,伴随着油液粘度降低,产生巨大剪切力,油液性能变差;而高速重载条件下的齿轮,齿面间压力大,出现齿面接触区局部粘连现象,齿面相对滑动时,较软的齿面沿滑动方向被撕成沟纹,出现胶合。

2).高速+高油温,意味着转子会产生很大的运转挠度,轴是一个弹性体,当其旋转时,由于轴和轴上零件的材料组织不均匀、制造误差、对中不良等原因,会产生以离心力为表现形式的周期性干扰,从而引起轴的弯曲振动。

3).高速+高油温,意味着转子变形,假设电机定转子气隙满足空间要求,转子外径形变导致气隙的变小,在满足安全间隙的条件下,虽然会提高扭矩输出能力,但是由于感应电势的增加,反而可能会导致输出功率的减小,回归整车就是高速性能受损。

gbt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

4).高速+高油温+自激励振动,以离心力为代表的自激励振动产生对系统 NVH 的影响,加剧了电子元器件抗振能力的考核(可参见 ISO19453-3,搭载在动力总成上,关于振动耐久的解读,可见文章《新能源电驱系统标准解读与拓展:正弦扫频与随机振动》)。

综合上述对高速耐久的理解,以及现有标准的局限性,纯电动汽车三合一动力总成高速耐久建议如下:

1)依据整车高速耐久工况,对里程数进行加速转化;

2)增加 0 到最高车速、常用高速车速切换、高速滑行工况等考核;

3)加速转化过程中,兼顾油液温度因素影响;

4)加速转化过程中,兼顾振动因素的考核(#后续会专题解读振动采集与加速折算的内容,敬请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