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全国飞?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资讯 admin 13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2. 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300 亿灰飞烟灭 车主怎么办
  3. 国内新能源汽车会怎样发展

一、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新能源汽车全国飞?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新能源汽车品牌?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的变化,新能源汽车被推到了整个汽车行业的顶端。除了传统的汽车品牌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外,一些前所未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诞生。

据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平台统计,截止到 2019 年 3 月国家平台累计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达到了 635 家,成功注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有 486 家,通过“平台符合性检测”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有 450 家,通过“车辆符合性检测”的车型多达 5827 个。

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吓了一大跳?但是上述 635 家企业具体指的是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资格的企业,而并非是注册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其实,这里有一些车企只是为了先获得一个资格,至于什么时候开始生产又是另外一回事。

那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像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这些常规汽车品牌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之外,国内还有哪些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粗略给大家统计了以下这些相对较为成熟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

以上的这些品牌只是冰山一角,另外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要么时机还不成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车型,要么就是所生产的车型只能叫做老年代步车。上图所罗列出来的品牌众多,在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毕竟笔主想要传达的只是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大概状况。

通过对一些汽车品牌发展的大概了解,大部分车企都有上亿的注册资金。其中不乏一些融资之后便再无消息的新能源品牌,其中的缘由也就不得而知了。当然也有很多现在比较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们的产品也都备受关注。

虽然国内目前新能源汽车品牌众多,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但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鱼龙混杂,发展略显凌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一系列规划,政府监管力度也应得到强化。同时也必须出章来规范和引导市场主体投资行为,加强技术创新和企业合作,从而防范新能源汽车的盲目发展。

所以,最新起草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将规范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例如今后纯电动汽车项目审批地方政府说了算,圈钱和圈地的投资将被限制。《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同时也提出要求,新建纯电动汽车项目的建设规模中乘用车不能低于 10 万辆。这样一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逐步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良的产品。

随着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除了对产品本身的关注以外,另外一个备受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就是充能问题。其实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欢迎,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布局也在飞速发展。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统计,2019 年 1-5 月国内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6.9 万台,同比增长了 32.6%,随车配建充电设施增量为 9.8 万台,同比增长了 35.5%。截止到 2019 年 5 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97.6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了 40.1 万台,随车配建充电设施达到了 57.5 万台。

目前,国内比较重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产业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已逐步纳入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之中,并且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全国飞?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

尽管如此,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通过对整车企业约 85.7 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采样,发现在这 85.7 万辆中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有 57.5 万台,未配建私人桩的有 28.2 万台。整体未配建率达到了 32.9%,集团用户自行建桩、居住地物业不配合以及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等原因,都是造成消费者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原因。

根据公安部 2018 年国内机动车市场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2.4 亿辆。从车辆类型看,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 2.01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 261 万辆。

再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的数据,截止到 2018 年底,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数量为 80.8 万台。再根据 2018 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261 万辆的数据,这样算下来可以理解为约 3.23 辆新能源汽车共用 1 台充电桩。

根据中国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可以看到截止到 2018 年底中国加油站约为 10 万座。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加油站分别为 3.06 万座、2.14 万座;民营加油站约有 5 万座;中海油、中化、中外合资等其他加油站合计约为 4200 座。

而中国 2018 年底,公安部数据显示国内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达到了 2.01 亿辆,去掉那 261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还剩下大约 1.98 亿辆燃油汽车。这样算下来,约 1980 辆汽车共用一座加油站。

而每一座加油站的加油枪有多少数量这个无法得知,就以常规的 16 支加油枪来算,平均下来也是上百辆汽车共用一支加油枪。而加油站又不像充电桩,可以私自在家安装、使用,但即使是这样的比例,也已经几乎满足了燃油车的常规加油需求。

反观现在充电桩的数量如此巨大并且还在持续快速发展,仍未能满足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充能需求。这样说来,新能源汽车充能问题最大的根源在于充能时间和新型电池的研发,当然继续大规模发展新能源的基础设施仍然很有必要。

随着新能源汽车品牌越来越多,再加上相关政策的改变,新能源汽车已经慢慢成为未来汽车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相对应的周边产业也在随之快速发展,只有从产品本身再到周边产业综合的完善,才能让消费者毫无顾虑的接受新能源汽车。

在这里也呼吁每一位消费者都能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车,不盲目跟风。给那些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好产品的新能源车企一些信任,同时也要看清那些打着新能源幌子不作为的品牌。

二、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300 亿灰飞烟灭 车主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就如同曾经的共享单车行业,一众企业轰轰烈烈地入场,随后又纷纷黯然退场。新能源汽车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开始兴起,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减少,企业的发展面临冲击。就像巴菲特说的:“当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又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倒下了,这家企业就是威马汽车。进入 2023 年,威马汽车岌岌可危,300 亿资产灰飞烟灭,还有 10 多万威马汽车车主的权益无从得到保障,未来该何去何从?

曾在 2019 年时,威马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颗新星。但和蔚来、小鹏、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相比,威马汽车还可以称得上是排头兵。一直以来,威马汽车很受资本方的青睐,前后有腾讯、百度、红杉等股东向威马汽车出资,总金额累计达到了 350 亿元。

尽管获得了丰厚的出资,但威马汽车的研发却不尽人意。和蔚来、理想这些汽车品牌相比,威马汽车的电池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电池自燃。在新能源行业刚刚发展的初期,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有很多新能源电池都有自燃的现象。

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是选择召回,随后研究问题所在,攻克这一痛点,然而威马汽车却不同。威马汽车虽然也召回了有问题的汽车,但是却将问题归咎于电池的芯片供应商。没有认真提高自身的研发技术,却认为这是第三方的责任。

新能源汽车全国飞?全国新能源汽车产能

随后,威马汽车还直接采取限制电池输出功率的手段来防止汽车自燃。可这个手段未免太过于极端了,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导致了汽车的续航大打折扣。这个操作一经曝光,引发了车主的强烈不满,很多人开始对威马汽车这个牌子“路转黑”。

威马汽车在当年直接进入了广州 3.15 晚会的黑榜,之前辛辛苦苦建立的口碑一夜之间崩溃瓦解。这一度使威马汽车的发展陷入冰点,威马汽车也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在去年,威马汽车有两位重要的高管宣布离职,公司人心涣散。

由于汽车生产的供应链断裂,还不断地有供应商对威马汽车起诉,相关经销商店铺也纷纷关闭,公司几乎是处于停产滞销的状态。威马汽车不断裁员降薪,连支付职工的工资都比较困难。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威马汽车如今命悬一线,很多人都在思考该品牌能否起死回生,还有人提出威马可以借壳上市,筹集资本以后重振旗鼓。但是这对于威马汽车来说都无济于事。想要扭转威马汽车如今的局面,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口碑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因素之一,威马汽车的口碑已经崩坏,要想重新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非常困难。更何况威马汽车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是电池自燃。汽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即使后面威马汽车解决了这一问题,也没有消费者敢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去尝试了。

另外,威马汽车在研发上已经十分落后同行业的其他新能源车企。做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短期内是看不到什么效果的。在落后这么一大截的情况下,想要在技术上反超是不太可能的。

如今威马汽车债务缠身、官司不断,零部件的供应链也中断了,这场翻身之仗注定难打。即使是有资本扶持也没什么作用,资本并不能提高研发实力,只输血不造血是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的。

威马汽车倒下后,受伤最严重的还是消费者,威马汽车的十多万车主的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对于这些车主来说,维修汽车就是一件麻烦事。对于燃油车来说,目前的维修技术已经很成熟,即使不去 4S 店,在外面的维修店进行车辆维修也可以。

但是新能源车就不一样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刚刚开始发展,许多技术还没有普及。在外面的第三方维修不仅门槛高,收费也高,车主只有去 4S 店维修才最靠谱。并且一旦威马汽车倒闭以后,汽车相关的零部件也不再生产,车辆的维修更加困难。

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上就是各行各业的缩影,在行业初期都是百舸争流。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在经历了大洗牌以后,总有人会被淘汰,能够留下来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知道你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看好哪一家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能源车世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国内新能源汽车会怎样发展

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比亚迪(002594)、吉利控股(00175.HK)、上汽集团(600104)、广汽集团(601238)、北汽蓝谷(600733)、长安汽车(000625)等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本文核心数据:纯电动汽车销量及占比、碳中和时期新车销量中各燃料类型占比预测、不同燃料类型汽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等

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比较高,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得到提升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其销量会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不断扩大而扩大。2016-2020 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 年突破 111 万辆,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达到 81.6%。

2020 年 11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应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比约为 4.32%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2030 年为碳达峰时期,2060 年实现碳中和。2025-2060 年,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逐渐提升,到 2060 年,纯电动汽车在整体汽车中的渗透率有望超过 70%。

纯电动汽车碳排放量低于其他燃料类型,有助于实现碳减排

从五种不同燃料类型汽车平均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来看,柴油车平均碳排放最高,明显高于其他燃料类型,汽油车平均碳排放次之,常规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碳排放明显低于柴油车和汽油车。其中,纯电动车平均碳排放最低,为 146.5gCO2e/km。

纯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较大,主要表现在电网清洁化、电池碳排放等领域

根据《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 2021》分析,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减排潜力较大,到 2025 年可实现减排至 72%(以 2020 年为基准),到 2060 年可实现碳减排至 2020 年的 17%。

具体来看,对纯电动车减排贡献最大因素为电网清洁化,在不同情景中贡献在 10%-50%之间;材料效率对纯电动车的碳减排也很重要,可降低纯电动车 4%-13%的碳排放;随着时间的发展,动力蓄电池碳排放的对纯电动车碳减排的作用也越加明显;使用能效与电网清洁化两者共同作用于纯涤电动车燃料周期的碳减排,且随着电网清洁化的程度加大,使用能效的减排效果趋于降低。在不同减排措施中,生产能效的作用最不明显,主要由于其在纯电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重较低。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