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银川造,新能源汽车银川造价多少钱

本文目录

  1. 银川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2. 电动汽车出城难新能源汽车发展需“粮草”先行
  3.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一、银川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10 月 9 日,记者从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银川市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将从国家财政获得 3.5 万元至 50 万元的一次性补贴。据了解,为推进节能减排,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继续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二轮政策补贴。银川市自 2012 年起成为西北地区试点城市,首批引进 20 辆电动出租车开展电动出租车运营。电动汽车的主要优点是环境污染小、无噪音、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但新发布的《通知》对新能源汽车重新定义了更高的补贴标准,按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即单次充电可以行驶的距离,对购车者进行补贴。根据规定,购买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将从国家财政获得 3.5 万元至 6 万元的一次性补贴;购买不同车型的大型客车,将获得国家财政一次性补助 25-50 万元。

二、电动汽车出城难新能源汽车发展需“粮草”先行

日前,华龙网-汽车频道深度试驾了奔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代表作奔驰 EQC,试驾路线包括日常城市道路、内环高速,以及重庆主城至黄水往返 600 多公里的长途试驾。从此次试驾体验来看,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市场不完善,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出城难。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充电桩提前完成布局是绕不开的一点。

新能源汽车出城难,何时才能真正开出城

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 55.8 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 32.4 万台、直流充电桩 23.4 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488 台;截止 2020 年 6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132.2 万台。

充电桩数量增长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简单来说,新能源汽车不仅面临着充电难等问题,还面临着出城难。相比于主城内,新能源汽车出城,更是当下丞待解决的重中之重。此次重庆至黄水试驾过程中,高速公路上诸多充电桩(国网)因维护失修,导致充电桩无法充电;即便是能用,但其极慢的充电时间,根本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出城的“续电”。

此次重庆-黄水的试驾路线中,除了在银百高速涪陵动服务区(银川方向)“用时 17 分钟,充电度数为 11.92 度”成功充电外,在沪渝高速冷水服务区(上海方向)、沪渝高速三店服务区(上海方向)都没能成功为试驾车辆充上电。例如,在沪渝高速三店服务区(上海方向)实际体验不敢恭维,“用时 38 分钟,充电度数仅为 9.8 度”。在沪渝高速冷水服务区(上海方向),三个充电桩同样均无法达到充电效果,其充电时间和度数分别为“用时 18 分钟充 0.88 度电、用时 21 分钟充 5.33 度电、用时 23 分钟充 3.08 度电”。

从此次充电体验来看,大部分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国网)的后期保养维护根本没有到位,其反应出来的问题便是:在“寸土寸金”的高速服务区,除了国网应该积极布局外,社会资本也应发挥巨大作用;只有建立出完善的充电桩网络,才能让新能源汽车放心出城。

破解充电难题,充电桩何时走进千家万户

日前,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但新能源汽车下乡除了要保证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外,配套的服务也马虎不得。虽然农村地区的充电桩建设不再面临“进小区难”的问题,但如果大量电动汽车在乡镇、农村地区使用,充电时对电网的冲击便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配套的电网改造也需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例如,此次试驾我们一路提心吊胆达到终点黄水镇后,又发现镇上根本没有充电桩,被逼无奈之余不得不在临街商家“借电”。但从实际体验来看,在黄水镇临街商家充电 30 多个小时,试驾车辆也仅充了 68%;而我们驾驶的奔驰 EQC,如果采用直流快充,从 10%充至 80%电量所需时间不会超过 45 分钟,而普通的 7kW 交流电,充满也只需要 12 小时。而这背后反应出来的问题便是,新能源汽车下乡,配套服务仍需“先行”。

当然,存在同样问题的并不只有在乡镇,在老旧小区车位、配套电网最大负荷等方面,同样需要大规模改造。比如,增加私人充电桩的普及,真正实现电动车的无感化充电;在此基础上,还可在不改造社区配电网、保证居民生活用电的情况下,通过接入国网能源控制系统,实现智能控制与智能调度,让车主享受到波谷电价优惠的同时,可以分担发电站的过剩负荷。

不能各自为战,新能源发展需破除前行“盲区”

不可否认,在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全面开花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在新能源汽车缓解环境压力与能源压力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在人们的使用不便问题也开始显现。但从此次体验来看,充电便利性仍是困扰车主出行、影响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充电桩建设难、运营维护难、互联互通性差是造成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主要原因;而这几大原因的症结,究其源头是充电桩运营企业各自为战带来的局面。

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0 年 6 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 1 万台的共有 8 家:特来电运营 16.1 万台、星星充电运营 13.2 万台、国家电网运营 8.8 万台、云快充运营 4.4 万台、依威能源运营 2.5 万台、上汽安悦运营 1.9 万台、中国普天运营 1.4 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 1.3 万台,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 11.2%。

在各玩各的情况下,充电接口鱼龙混杂的局面也就随之而来;除了我们常见的 Combo 插座、Mennekes 快充插座、CEE 标准充电等多种充电接口外,有些充电桩甚至还是一车一桩。某种意义上,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难题,亟须国家出台统一标准,只有把全国充电桩接口标准统一起来,未来充电设备才能够真正实现市场化。

同时,目前市面上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各大运营商不同,各个充电桩使用的充电卡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有的需要用电卡,有的则是微信支付;有的是人工服务,也有的是自助支付,彼此之间很难实现通用。而没有统一、开放、便捷的支付平台,也给充电基础设施用户使用造成极大不便。

另一方面,充电桩设施的布局仍然不均。数据显示,充电需求主要集中于市中心,但由于市中心土地紧张、电网复杂,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要找到合适的地段建设充电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偏僻的地段虽然便宜,但建成充电桩后利用率不高,如在充电高峰期,仍然只有 7%的充电桩处于使用状态,而直接处于空闲状态的充电桩则占到了 69%,充电桩空闲率高。并且,目前充电设施企业大多没有找到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一些充电站的惟一收入就是充电服务费;而有些充电站充电量不高,也导致了其后期的保养维护没有到位。

而想要解决“有车无桩、有桩无车”的现象,仍需在充电设施建设上使力。例如,充电运营企业需尽可能平衡充电桩布局,将充电桩安装在车主必经且需要长时间停留的区域内,有效提升充电桩使用率。同时,各大充电运营企业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充电桩领域“广撒网”;从拓展社区充电服务入手,建成覆盖全国的充电网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赢”。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有桩买车”,而不是“买车后找桩”;车和桩不可分离,只有市面上充电桩铺得越来越多,大家才会踊跃考虑购买新能源车型。不得不承认,充电桩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痛点”,后期安全维护、运营等都需成本,也就导致这一产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所以,各大充电桩运营企业的强强联合,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充电困境破局之道。而当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整体规模等短板补齐后,不仅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公里”已被打通,也标致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障碍已扫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出出进进的国内国外考察者,“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市长来”,比亚迪董秘李黔对全景网记者表示。

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是展示试运行的“云轨”,颇为吸睛。去年 10 月宣布试运行云轨业务的比亚迪,目前已签署意向订单超过 10 个城市,并在积极争取更多城市订单。

云轨业务是比亚迪的又一次创新和勇气,也是又一次的雄心和野心,“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在自己的传统强项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有大动作:准备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向其他车辆制造商供应其电池。

横跨于 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 4 大产业,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一次次敢于先人一步。

1994 年成立的比亚迪,以做二次充电的镍电池起家,到了 1997 年,比亚迪开始做锂电池,相比较镍电池,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很高,当时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洋、索尼、松下这样的日本知名企业。

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2000 年比亚迪拿到在手机界有如今天苹果地位一样的摩托罗拉的电池订单,2002 年比亚迪拿到诺基亚的电池单子,由此比亚迪成为电池大王。

2002 年,比亚迪股份(代码 01211)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是 10.95 元,当时是 54 支 H 股里面最高发行价记录,当时的 H 股都是 1 元、2 元,算是给中国企业争了一把脸。

2002 那一年,比亚迪的销售额是 22 个亿。

不甘心在手机电池领域舒适区呆着的比亚迪,又把目光标准了手机零部件,很快又在这一领域闯出名堂,2005 年,手机零部件供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2005 年到 2007 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快速成长,2007 年分拆出比亚迪电子(代码 00285)在香港上市,如今的市值超过 500 亿,一年销售额有 400 个亿。

在电池和手机零配件业务之外,比亚迪更为出位的举动是去做汽车,和自己原有业务完全不搭边。

2003 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牌照,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这是比亚迪的第三次转型。此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也做得风声水起。

新能源汽车银川造,新能源汽车银川造价多少钱

2007 年,比亚迪又把眼光瞄准了电动汽车,此时,电动汽车根本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比亚迪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国家政策也不明朗。比亚迪终于造出“一个概念型的电动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它能够产业化。2008 年,巴菲特接触比亚迪公司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中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比亚迪“前瞻性的梦想”, 2008 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比亚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08 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第一台真正的双模电动车 F3DM,到了 2010 年,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1 年开始推出电动大巴。之后比亚迪电动车,开始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2011 年,比亚迪从 H 股回归 A 股,实现 A 股和 H 股两地上市。2013 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到 10 个亿,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利, 2014 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 70 个亿,2015 年,190 亿,2016 年 341 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00%。

2016 年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利润总额 65 亿元。目前 A 股总市值超过 1800 亿元,资本市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比亚迪前几年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唱主角,也是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7 年上半年,补贴退坡、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等政策影响,比亚迪 2017 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为 1.97%。

李黔表示,“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有信心,一方面带动这个行业的高速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也有非常强的信心,自身也会高速的成长。”

最新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李黔对此的解读,“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 2020 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 90%,到 2030 年,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遥遥领先”。2013 年开始,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生产电动大巴工厂,之后是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最新消息 10 月初,比亚迪宣布其在美国加州的纯电动巴士工厂竣工并投产。该工厂年产能 1500 台,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纯电动大巴工厂。

尽管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超过九成是国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非常吸睛。比亚迪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罕有竞争对手。

在全球销售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斩获新订单,目前已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 200 多个城市运行。

董秘李黔说,“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比亚迪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慢慢的是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是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几年只是探路,是用小批量进行试运行”。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电池业务是一块重要基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句话,“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两条腿走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在发展”,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一直只供应给比亚迪自己。今年 5 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放,向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货,短短几个月过去,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预期年底前公布首份合同。

董秘李黔表示,公司电池产能扩张,有了富余产能,此时把供应链打开,有利于带来公司的收入、利润。

比亚迪本身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他新能源车企会意愿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吗?“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他们对于比亚迪电池是非常的渴求。”李黔还对记者表示,“目前电池,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

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一方面是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控制电池成本。今年八月份,比亚迪牵手国轩高科共同成立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加强在三元电池领域布局。由于三元电池的循环充放次数和稳定性快速提升,需求量大幅上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

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去年,比亚迪在青海投资建设年产 10GWH 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 2 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是全国锂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去年底,比亚迪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1000 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 5 年,累计投入 50 亿元,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云轨”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目前比亚迪已经与 10 多个城市签约。比亚迪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云轨,银川云轨 9 月 1 日通车。

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开发云轨,开发立体化交通,用以解决城市拥堵。未来比亚迪从电动车到云轨,希望通过技术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

云轨属于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可以运用到三四线城市的主干线,一二线城市的机场线旅游线。云轨除了电网供电,自身也带有储能系统,车列全部是阻燃设计。据介绍,相比地铁,云轨造价更低,云轨在上下坡、急转弯的地方非常适用,适应性强,运行的噪音相比地铁钢轮要小。云轨可以两到八节灵活编组,每节运量可达 160~200 人。中运量的云轨单向一小时运输量为 1~3 万人。中运量的云轨符合三四线城市运量需求。

新能源汽车银川造,新能源汽车银川造价多少钱

做电池和汽车再去做轨道交通,比亚迪的跨界是否太大了?市场前景如何?董秘李黔表示,云轨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动汽车,“它也是靠电机驱动,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

新能源汽车银川造,新能源汽车银川造价多少钱

“假如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一个城市比如有 200 公里,一公里平均 2 个亿,就是 400 亿的一个城市的规模,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 273 个,这就是万亿的市场,而这万亿的市场是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属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一直坚持创新,从电池到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比亚迪一直带着技术创新的基因和理念前行,多年来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如今迈入跨行业全产业链时代。董秘李黔认为,“多年来,比亚迪主要走的是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企业靠自身的研发,拼搏,再创新、再拼搏,来推动公司整个成长”。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