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60亿订单

新能源汽车问答 admin 12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二期将投产新能源车
  2. 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几家
  3.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一、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二期将投产新能源车

继 5 月中德双方初步敲定一汽-大众佛山二期项目并签署联合声明后,12 月 5 日佛山工厂二期项目在长春正式签约。根据协议,佛山二期项目总投资约 153 亿元,将投产大众、奥迪品牌新能源汽车。据了解,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二期建设工期为 36 个月,预计 2016 年投产。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能力 30 万辆,总生产能力 60 万辆。届时,一汽-大众的总产能将超过 200 万辆。和一期项目一样,二期也将采用大众最新的 MQB 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但二期建成的工厂将生产大众和奥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根据大众汽车集团在广州车展上公布的中国新能源计划,该集团计划于 2016 年在中国制造各种纯电动汽车。据悉,大众的新能源战略与丰田不同。大众不会推出全新的新能源汽车,而是国产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并投放在现有车辆上。根据规划,大众未来所有车型都将配备新能源动力系统。

二、做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上市公司有哪几家

新能源汽车电池涉及到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这些家

(1)002091 江苏国泰: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控股子公司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产生产锂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锂电池电解液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30%。占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 30%,公司有望凭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6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60亿订单

(2)000839 中信国安:锂电池正极材料。公司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同时也是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厂家。奥运期间以盟固利公司锰酸锂产品作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装配于 50 辆纯电动大客车。

(3)000973 佛塑股份:锂电池隔膜。生产锂电池隔膜产品。

(4)600884 杉杉股份:生产锂电池材料,为国内排名第一供应商。

(5)000100TCL 集团:子公司生产锂电池,目前无汽车锂电池项目。

(6)000049 德赛电池:子公司生产锂电池,目前无汽车锂电池项目。

(7)600478 科力远:镍氢电池。正谋求从丰田 HEV 镍氢电池材料供应商向镍氢动力电池组的成品供应商的转变。目前科力远与它们的合作仅处于谈判阶段。与科力远有初步合作的仅是日本丰田和南车集团,其中南车集团的纯电动客车项目已对科力远镍氢电池组方案较为认可。

(9)600846 同济科技:燃料电池。参股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公司 36.23%的股份。该公司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部件的研发,包括具有创新化学结构的质子交换树脂和质子交换膜的研制。

(10)600196 复星医药:燃料电池。参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36.26%的股权。该公司是专门从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开发了 5 个系列的燃料电池产品,建立了全套的中小功率(0.1kW-30kW)与大功率(30kW-150kW)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其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制造技术及批量生产的能力与设施。

(11)600104 上海汽车:燃料电池。大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该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股份制企业,“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国家认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先生带领下主要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新源动力的第一大股东,长城电工参股 11%,新大洲 A 参股 3.42%。

(12)600192 长城电工:参股“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11%,同上。

(13)000571 新大洲 A:参股“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持股 3.42%,同上。

(14)600872 中炬高新:公司涉及动力电池行业,其与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共同设立的中炬森莱高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从事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电电池、动力电池、手机电池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在十五期间一直承担国家 863 项目——动力电池产业化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公司已向多家汽车生产厂家提供动力电池样品,未来在国家政策及汽车企业动力电车实现量产的推动下,该业务有望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1)在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上拥有绝对的行业话语权。(2)控股 75%的天骄公司主营的三元正极材料 08 年销量居国内第一,市占率 30-40%,08 年三元正极材料产量 805 吨,销量 665 吨;09 年保守产能是 1400 吨,负极材料钛酸锂 180 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 09 年 6 月达产,年产能是 150 吨。(3)控股 55%的贝特瑞公司是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龙头,前者国内第一,市占率 80%,全球第二;后者国内第一。贝特瑞公司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碳负极材料标准制定者;也是国内唯一的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标准制定者。贝特瑞 09 年碳负极材料产能是 6000 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是 1500 吨/年。(4)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固相法、火热合成法,每吨成本降低到 13 万,大幅下降后成本只有国际上的一半。毛利率在 60%以上。(5)通过哈尔滨宝安公司贝特瑞拥有近 10 亿吨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优质石墨矿产资源,可确保原料的稳定供给。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集中在锰资源、电解锰、四氧化三锰的锰系列和镍氢电池的球形氢氧化亚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源材料系列。

央企整合或将在 2009 年完成。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是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长沙矿冶研究院,作为在国资委排名靠后的长沙矿冶研究院而言,或许

公司球形氢氧化镍是镍氢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技术优势突出。公司是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氢氧化亚镍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强大的研发实力保证了公司产品的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居于国内前列,产品主要销售及给比亚迪和日本汤浅,其中日本汤浅用于生产镍氢动力电池。

公司子公司长远锂科生产锂离子电池材料。长远锂科有限公司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长远锂科有限公司为金瑞科技大股东长沙矿冶研究院持股 84%,金瑞科技持股 16%,不排除金瑞科技公司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一步扩展的可能。锰资源优势明显,锰产业链完善。公司在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两座锰矿的建成投产,正在进行销售许可证的申请,一旦得到销售许可将满足公司电解锰所需原料的 50%左右。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四氧化三锰供应商,公司还是国内主要的电解金属锰生产基地之一,预计 2009 年公司电解锰产能将达到 3.5 万吨,锰产业链完善。

公司投资 2000 万元持有博信电池(上海)有限公司 15%的股份,成为介入动力电池的潜力品种。2008 年 9 月 4 日,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报道,上海锌空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锌空气电池替代车用燃料产业化项目获得国际财团认可,正式进入融资尽职调查阶段。上海博信锌空电池有限公司研发的锌空气燃料电池技术能得到浦东区政府的支持,属国家鼓励类产业,其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博信电池(上海)有限公司目前为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生产商提供高性能、无污染的 DQFC 锌空气燃料电池,同时为 DQFC 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换电服务。

(000920)南方汇通,公司控股 56.43%的子公司贵州航天电源科技公司是从事锂二次电池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贵州省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名品“标志工程”,公司依托我国航天电源开发技术,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生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容量大、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一致性好等优点,产品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目前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为日产 10 万只水平,规格多达数十种公司与梅岭化工厂共同组建的“贵州航天电源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电源研究开发与检测设备。一支实力雄厚的设计开发队伍是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与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目前锂聚合物电池、大容量离电子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已成功开发,并将逐步实现产业化。

三、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在汽车工业时代,汽车作为人类主要的移动出行工具,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以汽油、柴油为动力的传统能源汽车造成了严重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随着汽车行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已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燃油型交通工具,更多的是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方向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前进和发展中,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强。截至 2020 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 3.72 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 4.5 亿人。近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汽车尾气的污染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现在国际上汽车所运用的能源也基本上为常规的燃油,污染物排放量大,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对生态环保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节能减排任务形势严峻。随着我国“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汽车企业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全球来看,世界上石油资源短缺,传统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环保型汽车是实现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的一个最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汽车。我国众多有识之士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中国自主品牌换道超车的良机。目前,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已被列入我国重大科技课题,向新能源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已经被越来越重视。近期来看,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成立了电动汽车发展联盟。2021 年 7 月 1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也将促使机动车行业更重视排放技术及相关的标准要求,倒逼企业主动进行改造升级和技术革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动汽车作为汽车工业的未来,经历了长期发展,纯电动汽车技术逐步成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成长最快的电动车市场。目前,中国已投入至少 600 亿美元来支持刚刚起步的电动汽车行业,鼓励支持 400 多家公司进入电动汽车行业。

1、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当前,仅从技术上看,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已实现了全面超越,不管是造型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以及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智能化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2020 年,比亚迪推出了刀片电池、超级混动 DM-i 两大颠覆技术,通过刀片电池解决市场最关心的安全痛点,通过超级混动 DM-i 加速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当然,新能源车发展仍然会有个较长时间的过渡阶段,从插电混动过渡到纯电动。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中,采用纯净能源驱动的纯电动汽车是现在我国最有可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纯电动汽车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其动力系统很简单:电池组—电动机—车辆传动系。

3、从供给侧、需求侧、国家政策三个方面分析发展现状。在供给侧方面:一是续航里程问题在逐步提高。2014 年大部分续航能力在 100-200km,但到 2020 年续航能力大多数可以达到 400-600km,已经基本上满足了一般客户的出行需求。二是充电时间在缩短,整车成本在下降。电池技术在不断地提升,截止 2020 年,大部分 EV 车型已经实现了 0.5h 的快速充电,充电便利性大幅提高。动力电池售价已经在逐年下降,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动力电池售价为 0.81 元/Wh,仅为 2015 年的 36%,并且国内购置新能源车没有购置税,有望于 2025 年完成与燃油车的平价购置。三是配套设备的不断齐全。随着新能源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充电桩设备不断增加,2020 年国内公共及私人充电桩达到 168.1 万个,约为 2016 年的 7.8 倍,呈迅速增长态势。

在需求侧方面:一是优越的性能。电动化能带来更好的加速性能,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二是使用成本降低。相比燃油,电能更加廉价,在用车成本方面,显著降低。

在国家政策方面:实行双积分政策,并且逐步趋严,使得各汽车厂商纷纷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三电”,包括电驱动、电池、电控。目前,电驱动和电控还存在技术难关,但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已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三电”中最为棘手的仍然是电池的问题,人们普遍认可的电池有磷酸铁锂、钴酸锂、锰酸锂、三元、高镍三元等。受限于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水平,存在着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充电站的建设等制约因素,目前混合动力 Hybrid 到了市场水平,几乎每个汽车厂商都有相应的车型或者在研发阶段,价位也在市场能接受的水平,当然比传统内燃机的汽车价格还稍高一点。但它仅是一个过渡的技术。纯电动汽车是终极的方向。

纯电动汽车将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现有的汽车技术,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四驱机构,乃至电控系统都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目前在深入研究磷酸铁锂电池,还有很多企业在深入研究氢燃料电池。国内的比亚迪纯电动车的研发现已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虽然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车续航受限,但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续航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2020 年 9 月,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全球首发车高达 82 辆,概念车 36 台、新能源 160 台。新能源车型占比近 40%,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中外车企在本届车展上同台竞技展出新能源汽车最新研发成果,中国品牌车企更是高调宣布其新能源汽车战略,既显现出中国车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也表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上与跨国车企具有了同台竞技的实力。据悉,中国车企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以广汽集团为代表的纯电动敞篷概念跑车。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30 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 70%,而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比有望达到 60%。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新能源汽车工业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家和地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提振措施保障下,传统车企正在变换赛道,积极改善能源结构,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汽车,形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条,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大幅度增长。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让每一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终将成为人类的绿色梦想。(作者:华北理工大学 2018 级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张纪涵)

欢迎您随时向我们投稿、提供新闻线索,邮箱 shibaonews@163.com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