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秦?油耗高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推荐 admin 2天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新能源汽车好还是燃油车好
  2. 新能源汽车的油耗高吗
  3. 油电混动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4. 油电混合车十大排名

一、新能源汽车好还是燃油车好

1、新能源汽车价格高,新能源车子普遍要比燃油车贵八九万。

2、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燃油车一箱油,续航最多可以达到上千公里,新能源做不到,新能源顶多就是三四百公里。

3、新能源汽车保值率极低。燃油车开上几年之后再出手,不但容易出手并且是有一定保值率。新能源车目前除了特斯拉,其他大多数品牌新能源车不仅二手车不好卖而且价格极低,保值率较差。

4、新能源汽车后期保养维护很麻烦,电池组一换就是半台车钱。

5、新能源汽车充能时间长,新能源车子快充也得半小时,但是见过谁家燃油车加油要半个小时的,轻客都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一般几分钟就可以了。

体积小、噪声低、转速高、速度快等。

动力小、扭力小、排放高、易出故障、油耗高等。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秦?油耗高新能源汽车

汽油机的优点在于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启动性好,最大功率时的转速高,工作中振动及噪声小,提速高速表现优于柴油机。因此,在载客汽车,特别是轿车中,汽油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新能源汽车的油耗高吗

新能源汽车确实省油,但掩盖不了 4 个短板,车主:综合成本并不低

2022-10-08 11:30 山东汽车领域创作者

现在汽车市场有了很大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登上历史舞台,传统燃油车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在 2021 年上半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98.8 万辆,而在 2022 年上半年,我国的新能源销量已经超过 260 万辆,这个增速是非常惊人的。新能源汽车确实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省油,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费才十几块钱,但是普通燃油车至少需要五十多块钱。

但是很多人认为,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可能并不是看中了省油这个优势,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不限号、不限行等政策的推动。并且他们觉得,新能源电动汽车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美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新能源汽车确实省油,但掩盖不了 4 个短板,车主:综合成本并不低。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秦?油耗高新能源汽车

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缺陷和短板,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从特斯拉进入国内开始,我就算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现在随着国产新能源造车势力的崛起,我前后已经更换过 3 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无论是哪种车,在根本的技术层面,仍然有短板和缺陷。

第一个缺陷:充电效率慢,费心费力

想要买纯电动汽车,我最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私人充电桩。因为现在的电动汽车在电池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即便是商用快充,也需要 30-60 分钟的时间,而这就导致了充电排队的情况出现,充电慢、充电难一直影响着很多车主。如果有私人充电桩,就能缓解这个问题。但现实是,私人充电桩最起码要有个私人车位,并且现在很多小区安装充电设施还很麻烦,所以这一点就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电动汽车充电速度能够和燃油车加油一样,充一次电只需 3-5 分钟,那么即便是续航里程只有 200 公里,我相信也不影响使用。

第二个缺陷:续航里程虚标、缩减

现在大部分新能源电动汽车官方续航里程到了 600 公里,但是实际使用里程也不过 450 公里左右,因为在实际使用中,续航里程受用车环境、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比如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或者高速行驶的时候,续航缩减很快,续航里程虚标的问题是现在所有车企都存在的现象,而续航里程焦虑也是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很重要因素。

第三个缺陷:维修成本高、换电池贵

现在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说是一种科技化产物,越来越智能,车上很多高科技配置的成本是价格不菲的,一旦发生碰撞或者损坏,基本上就是需要更换零件,光一套雷达可能就需要几万元的费用。甚至出现过买车 30 万,维修却要 54 万的情况。

并且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更高,现在换一次电池基本上需要 6-8 万块钱的费用,虽然有电池质保政策,但是仔细观察条款就会发现,质保的要求很严格,基本上无法达到,最终还得自掏腰包,换一次电池的费用基本上就等于使用几年内省下的油钱。所以省油是真,但是综合使用却不省钱。

同级别的电动汽车要比燃油车贵几万块钱,但是保值率却很低。比如 20 万级别的燃油车使用 8 年后,还能值 10 万左右,但是 20 万左右的电动汽车在使用 8 年后,也就值 7 万左右。所以在使用 8 年左右时间后,车的价值正好是换电池的费用,换电池也不合适,换车更不合适。

总结来说,新能源电动汽车的 4 大短板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销量肯定比现在还高,甚至能直接取代燃油车。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确实省油,但是综合所有费用会发现,后期成本不比燃油车低,甚至高于燃油车。

总之一句话,现在这个阶段,新能源电动汽车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家里有一辆燃油车,并且长期在市内行驶,那么第二辆车完全可以选择新能源电动汽车,体验一下新科技。如果想要把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唯一的用车或者经常跑高速,我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或许混动更加适合。

对此大家是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三、油电混动汽车排行榜前十名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排名前十位如下:

卡罗拉双擎几乎保持了和燃油版的设计风格,不过细节上的差异还是足够区分两者,比如双擎版独特的蓝色标识等等,动力方面搭载一套由 1.8L 阿特金森汽油机和电动机组成的非插电混动系统,日常百公里油耗仅有 4.2L。

亚迪唐 DM 动力方面搭载了 2.0T 发动机+双电机的动力组合,后电机性能有明显提升,百公里加速仅需 4.5 秒,高配版甚至提高到 4.3 秒,传动系统方面依然是使用自家的 6 速双离合变速箱。

雅阁锐采用了第三代 i-MMD 系统,具有 EV 和 HEV 的工作模式,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省油体验。搭载 2.0L 自然吸气发动机,其热效率高达 40.6%,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 4~4.2 升。

第八代凯美瑞混动提升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后双叉臂独立悬架显得更有韧劲。动力方面,第八代凯美瑞搭载了 2.5L 自然吸气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1%,同样满足了低碳环保的要求,百公里综合油耗仅为 4.2L。

雷克萨斯 ES 采用的混动系统和丰田凯美瑞一致,但车辆的行驶质感更胜一筹,很多人听到 ES 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肉,但实际上雷克萨斯 ES300H 混动车型的动力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车身造型也能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念。

本田 CRV 的造型也开始变得运动起来,其中前脸犀利的大灯搭配上熏黑的中网显得十分大气。本田 CR-V 锐·混动采用了更加扁平化的电池组,在电池容量扩大的同时并没有对车内空间造成太大影响,车辆在电机的加持下行驶平顺性得到大幅提升。

RAV4 荣放凭借硬朗、动感的外观造型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的目光,而 2.5L 双擎版车型在发动机和电机的双重加持下,车辆的动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激烈驾驶的需求。

宝马 5 系 PHEV 动力方面,宝马 530Le 采用 2.0T 发动机+电动机的动力组合,传动系统依旧采用 8AT 变速箱,支持纯电动续航里程 61 公里,官方标称的综合油耗为百公里 1.9L。

奥迪 A6L 新能源这款车搭载了一台 2.0TDSI 的发动机+14.1KW 的永磁同步电机,车辆拥有 252 匹的最大马力和 500N·M 的峰值扭矩。虽然车辆在加装电池组以后车身会比燃油版车型更高,但得益于较长的车身和轴距。

丰田普锐斯混动搭载 1.8L+电机的非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73KW,电动机最大功率为 60KW,工信部综合油耗为百公里 4.3L,车型质量稳定性非常高。

四、油电混合车十大排名

比亚迪能跃居成为一线自主品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它的“DM-i 超级混动”系统,比亚迪早在 2008 年就推出了第一代混动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 DM-i 超级混动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 4 代,如今市场上在售的 DM-i 混动车型有着续航长、油耗低、品质高等的优点。

丰田早在 1997 年就推出了世界首款混动车型“普锐斯”,随后在 2005 年将车型引入国内,在丰田双擎数十年的发展中,没有一辆车被曝出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消费者普遍都愿意接受丰田的双擎车型。

尽管本田研发混动技术的时间比丰田更晚,丰田早已构建起自己的专利壁垒,但本田依旧绕开丰田的技术研发出属于自己的“i-MMD”混动系统。

作为丰田旗下的汽车品牌,雷克萨斯搭载的其实就是丰田的混动系统,雷克萨斯混动车型的发展也算是顺风顺水,车型一经上市就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哈弗汽车搭载的是长城旗下的“柠檬混动 DHT”系统,这套混动系统是完全由长城汽车独立自主设计、研发而来,其特点是采用了高度集成化设计,使得动力系统拥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传动效率更高等的优势。

和其他混动系统相比,雷神智擎 Hi·X 更像是一个混动平台,它是由引擎模块、传动模块、电驱模块组合而来,车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由搭配。

WEY 魏牌和哈弗一样都是长城汽车旗下的子品牌,所以 WEY 旗下的车型也搭载了柠檬混动 DHT 系统。

长安的混动车型搭载的是“蓝鲸 iDD”超级混动系统,该系统也是由长安汽车完全自主设计而来的。

大众采用的是 GTE-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GTE 的“GT”代表着速度,“E”则代表新能源汽车,从名字上就能看到大众的插混车型主要卖点还是动力。

奇瑞旗下的混动系统名为“鲲鹏 e+”,很多人都将这套系统视为“魔改版”的混联式混合动力,它能够实现纯电、增程以及发动机直驱多种工作模式,系统的优点是体积小、动力强及油耗低。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