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共用件,新能源汽车共用件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排行榜 admin 1个月前 (01-30) 2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北汽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打造“共享工厂”
  2. 区块链赋能新能源汽车新业态——车电分离
  3. 新能源汽车的旧电池,后来都去了哪儿

一、北汽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打造“共享工厂”

1、在 2018 年泰达论坛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与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都提到了一个词“开放共享”。北汽新能源将开放制造、开放供应链,并且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安鹏基金,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资金、人才、技术等的竞争延伸到了整个行业运营、服务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与生态系统建设能力的竞争,甚至已经到了我国的本土品牌与跨国车企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

3、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单打独斗是没用的,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参与其中的企业可能涉及多个行业,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北汽的开放共享是具有前瞻性的。

4、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5、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轻量化特征的技术革命推动下,共享化、服务化、平台化为特征的模式创新作用下,整个汽车产业正在以超预期的速度发生深刻巨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这样一个时代的节点上,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走开放道路,谋共赢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对于时代之问的有力回答,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应对行业百年变革的真实写照。”

6、针对汽车行业的开放共享,徐和谊提出了三个观点:

7、第一就是要立足技术突破,全面强化研发领域的改革开放。当下的汽车行业正处于科技革命催生的产业链上,这要求我们从技术层面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倾斜。北汽集团已经在技术层面融入开放共赢,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为原则,联合共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

8、第二就是要围绕资源共享,加快实现产业链的开放合作。传统车企在整车制造方面的优势与互联网企业在把握用户需求的能力相结合,多领域协同共创汽车产业的未来。

9、第三就是要聚焦模式创新,探索生态圈的开放合作,打造品质消费新模式。北汽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发展之路也越来越快。

10、如果说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态度是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那么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的讲述则是把开放共享的战略落到实处的做法。

11、在技术上,重点强化开放和共享,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建立了共享共建共制共用的理念,并且将两款全新的电动汽车的平台向社会开放,通过向外部的服务来实现技术和创新的共享。

12、在制造资源上,北汽新能源愿意与全球的汽车的玩家和客户实现共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与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汽车的制造商麦格纳公司合资成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未来将会向多品牌的客户开放。

13、在供应链的开放共享上,最主要的就是北汽新能源建立了自己的一体化动力总成公司,这家公司凝聚了九年的核心技术,在保证北汽新能源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服务于所有业内的同行。

14、最后是资本的开放和共享。北汽新能源参与投资的安鹏基金是北汽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建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基金,这个基金一方面是着重于前瞻技术和创新技术的开发,另外一方面是产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投放。郑刚表示,北汽新能源热忱的欢迎技术拥有者和产业所有者跟来共同研究探讨。

15、北汽新能源一直坚持越开放、越融合的发展理念,与整个行业共同成长。

16、尽管北汽的开放共享战略是在今年年初才正式提出,又在此次的泰达论坛上再次强调的。但是北汽的开放共享之路早已开启。

新能源汽车共用件,新能源汽车共用件是什么

17、 2017 年 10 月,北汽集团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宣布将以百度 Apollo 开放平台为基础,北汽集团车辆将借助百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于 2019 年前后实现 L3 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2021 年前后实现 L4 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除了百度之外,北汽还与科大讯飞、华为合作,发力智能网联汽车,并推动平台共享化。

18、 2017 年 12 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北汽新能源总部中国蓝谷。北京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的发起共建方达到 15 家,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通过开放共享促进技术升级,跨界打造了“共建、共治、共赢”的生态圈。

19、 2018 年 8 月,北汽集团与长城汽车基于零部件共享方面进行整合,在越野车的混合动力技术进行共享,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合作和横向融合,培育中国品牌自身的优势。

20、除了在产品制造上的布局,北汽打造的“轻享出行”共享出行平台也正快速成长。此外,北汽新能源基于国际化通用 AUTOSAR 标准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与国内外一流供应商展开全面合作,整合了全球的优质供应商资源来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三电控制系统。

21、正如徐和谊所言,大开放深融合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在开放共享上,北汽新能源已经拿出了实际行动,开放共享的态度也是诚意满满。可以预见,未来的北汽新能源将成为造车的孵化器。

二、区块链赋能新能源汽车新业态——车电分离

1、大家现在在新闻里听到的区块链,常常与虚拟货币联系起来,实际上区块链远远不止于此。首先,区块链是信任引擎,是保障可信数据的技术;第二,区块链是改变生产关系的技术。有一种说法是,两大改变世界的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人工智能改变的是生产力,区块链改变的是生产关系;第三,区块链是整合资源的平台技术,能够把跨行业的资源,包括金融、技术创新、人才参与,有效而极具创造性地整合到各种实体行业中。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会使用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2、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我们看到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首先,电池成本与寿命的矛盾毫无疑问是非常大的挑战。电池的高成本带来了消费者购车成本和购车意愿的问题。这必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成长。

3、第二是电池整体技术尚未最终“尘埃落定”,还在不断演进。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情,真正有生命力的行业才会这样。刚才张院士讲得非常好,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不可避免地让整车厂商面临如何将快速成长的技术与自身的产品周期相结合的挑战。

4、第三是安全方面的问题。大家有时候会从新闻上看到电池着火的情况。而据有关统计,截至 2020 年全国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分析中,电池问题引发的事故占据 60%以上。

5、此外,新能源汽车电池使用效率极大限制单次充电的出行范围,虽然已经较以前大大改进,依然难免影响出行体验。

6、那么,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数字化挑战呢?关键是动力电池具有很高的产品价值和潜在环境影响,所以生命周期很长,从生产、整车集成、用户使用、二次回收作为储能设施、电力使用、最终环保回收,跨越了很多行业。跨行业数据收集和可信流转、共享非常困难。特别是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这两个数据孤岛如何打通,如何进行数据共享共用?电池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和充电站运营方也掌握着一部分数据。能储环节的当地供电商,回收环节的环保回收厂商,也都会有自己的数据。进而,不要忘记,金融行业也可以是数据流的利益相关方: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四成以上,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说,如何在可信数据流转的基础上,引入金融资源,降低整车厂商和消费者的成本压力?

7、前面提到,区块链是跨行业数据整合的引擎。它能做到让不同来源的数据通过隐私计算,在数据所有权被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孪生。这个数字孪生有很强的针对性。此前,当出现产品问题的时候,因为跨平台跨行业数据无法互通等问题,很难进行精准定位,汽车产品的召回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8、例如,原来发现了一个问题,需要召回 60 万台车。现在我们在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可信数据保障下,通过此前很难做到的跨平台数据整合和数据分析——对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进行非常精准的分析,发现非常高颗粒度的“问题组合”,或许就可以把召回的规模缩小到几千台甚至几百台。精准召回不但对消费者的安全是一种保障,而且可以极大降低整车厂商的成本。

9、电池数据的价值也还有待挖掘,不单单是电池生命周期和整体使用情况。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新能源汽车各个组件当中,动力电池能源供应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是最完整的。这样完整的数据不仅在动力电池自身的商业模式当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对用户体验提升甚至城市管理也都有价值。

10、可以说,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我们可以把动力电池中嵌入相关的物联网设备;这个物联网设备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确保数据可信、不可篡改同时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收集数据,不仅可以形成动力电池可信的数字孪生,也帮助形成新能源汽车本身可信有效的数字孪生。此前,摩联科技与万向区块链合作推出了区块链蜂窝无线模组和 PlatONE 联盟链数据存证平台,能够赋能海量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安全上云可信上链。

11、再谈到商业模式,无论是回顾燃油汽车的发展历史,还是展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如何让实体行业有效引入金融资源,都是拓展商业价值的重要方向。车电分离指的是在换电模式基础上,车主购买整车后,由电池管理公司回购电池产权,车主以租赁方式获得电池使用权。车电分离如果能够做到位,动力电池及充电站就可以成为资产包,且和新能源汽车本身是分开的,大家就可以针对资产包进行融资。这不仅仅是概念或者梦想,我们已经在和业界领先的公司在这方面展开了合作。

12、这个商业模式进一步规模化以后,会带来几个好处。第一,串联电池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回收、检测和改造再利用等各方的协同网络,高效可信的电池流转助力各方利益计量和分配结算,提高传统业务衔接协作效率;第二,能够让更多金融资源以可信方式进入迫切需要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效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第三,形成非常好的节奏。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车电分离后带来的商业模式有相当的稳定性。未来无论技术如何演变,这个行业都能够有效得到金融资源的配置,从而反过来为新技术的发展带去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活力;第四,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底层资产进行穿透式监管,一方面可以实时掌控资产的运行收益,有效降低了资产和资金风险。

13、而对消费者而言,购车成本会直接下降。比如以前买辆车 30 万,现在买车只要 18 或者 20 万,剩下的就是每月付车电分离的使用费,这是未来会推动的。同时也可以缩短充电时间,缓解续航焦虑;对新能源电池厂商和整车厂商而言,有机会引入更多的金融资源,提升运营效率,改善电池安全,减缓电池衰减;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管理机构来说,通过动力电池和物联网设备,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可信、可靠的数字孪生并资产化,如碳中和等治理目标就可以更好地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来管理和实现。同时也能够促进电池标准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14、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车电分离,我们当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是重资产:换电站建设前期投入高,融资需求大;第二是车企配合难度大: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难,不同车企不同车型差异性显著;第三是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开放使用形成规模效应;第四是运营服务体系不完善:电池多方流转难追溯。

15、为什么要讲挑战?传统的信息化技术难以建立多方间的信任,而且需要完整的顶层设计。面对以上的这些挑战,很难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势必会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要保证过程中整个业务方向不会失控,就是区块链组织生产关系所发挥的作用。

16、不仅是汽车,所有跟新能源能储相关的行业,如未来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都可以使用物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通过对可信数字底座的打造,实现可信的数字孪生并资产化,从而降本增效,创造企业、消费者、政府机构多方共赢的社会经济价值。而这些我们并非仅在策划阶段,都已经实践中了。包括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动力电池资产化、在电动大巴上采用区块链基础上的电池与新能源管理等等。

三、新能源汽车的旧电池,后来都去了哪儿

新能源汽车共用件,新能源汽车共用件是什么

1、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和消费量逐年递增,电池报废率也随之增加。2013 年前后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的起点,按照动力电池设计使用年限普遍为 5 到 8 年,那么 2020 年前后无疑是动力电池的报废高峰期。据估算,2020 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规模或将达到 20 万吨(约 25GWh),2025 年累计退役量约为 78 万吨(约 116GWh)。

2、在如此巨量的退役电池面前,电池报废后该如何处理成为最大的难题。众所周知,废弃电池内含有的多种贵金属和危险物质,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更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及处理一直是新能源业内焦点。

3、目前来看,国内对于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再生利用,另一种是梯次利用。

4、先来说说再生利用,它是是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常见的三元锂电池为例,内部含有大量的锰、镍、钴等有色金属,就算长期使用,直到电池衰减到初始容量的 30%以下,里面的一些金属元素仍可以被回收利用,从而被重复利用再加工,尤其是钴和镍更是较为稀缺的矿藏资源。不过电池回收工艺的过程极为复杂,成本也极高。

5、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的难度很大。首先是要对电池进行彻底放电,然后对电池内部各种材料如隔膜、电解液、正极、负极等材料等进行拆分,取出各部分材料,最后才能冶炼回收金属元素。

6、目前国内动力电池的主流回收工艺有几种,如物理拆解、干法冶金、湿法冶金等几种工艺,不同的工艺处理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也有不同的回收工艺。比如湿法冶金适合磷酸亚铁锂电池的回收,优点是工艺稳定性好,不足在于成本高和工艺复杂。而干法冶金回收钴和镍的效果更好,优点是工艺简单,但污染较大,这里需要专业的防污染措施。

7、由于电池回收难度之大,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无疑也是巨大的。有数据显示,目前 1 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成本在 8500 元左右,而经过一系列回收处理之后,市场价值仅 9000 元左右,基本没什么利润可言。

8、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电池回收业务除了小部分被掌握在有资质、有规模且正规的大型第三方回收企业旗下之外,很大一部分退役电池还是被一些作坊类企业分摊,这些非正规的小作坊通过分散的中介将 4S 店或者废弃回收站里的关系收集动力电池,使用原始、低成本的手工拆解方法将电池拆解后,再加工卖给相关企业赚取利润,但由于非专业拆解以及废液处理,因此环境污染、甚至爆炸的风险较高。

9、梯级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后,当电池容量降至初始容量的 70-80%以下,动力电池就难以满足汽车续航要求,但这些动力电池却可以重新用于低速电动车、电动工具、太阳能/风能储能装置等领域。

10、在正规的梯级回收利用中,符合安全标准的退役汽车动力电池会找到一个“新岗位”,尽量榨干它们的剩余价值。例如给动力/续航需求较弱的电动车辆使用、给通讯基站、路灯等装置当储能装备。

11、整体来看,梯级利用的一大优势是无需把电池完全拆解,更环保也更安全。但经济效益较低,毕竟这些退役电池主要应用在储能、照明等领域,未免有点大材小用。尽管梯级利用的产生的效益有限,但也是今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重点方向,因为不可能所有的闲置退役电池都能被快速的再生利用,而梯级利用恰好是一种周期较长的电池回收方式。

12、如今的电池回收市场,主要的参与者有第三方的电池回收企业(格林美、邦普等)、电池生产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电池材料生产厂商(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以及小作坊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此前工信部文件提出谁产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将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主机厂也在陆续布局电池回收业务。特斯拉去年底也在官网上宣布上线电池回收服务。

13、不过,由于车企不可对电池进行直接拆解,因此大多数车企选择与电池回收企业合作的方式,这其中既有梯级利用,也有通过再生利用。比如比亚迪利用 e6 车型回收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建造了浙江省最大规模的梯次储能电站、比亚迪、三星联合格林美公司成立了福建格林美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博世联合宝马集团,用退役电池建造大型光伏电站储能系统。而特斯拉在去年 9 月份也上线了电池回收服务,官网表示,报废的锂离子电池均不会做填埋处理,可 100%回收利用。

14、此外,诸如像丰田、大众、通用这样巨头车企都建立了各自完整的电池回收体系,似乎为未来大量退役电池做好了准备。

15、虽然电池回收的参与者众多,但国内电池回收体系的规范尚未形成。近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再次强调了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这将引导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朝着更规范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