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汽车金融(银行助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推荐 admin 1个月前 (01-26) 2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请问银行有哪些贷款融资产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呢
  2. 新能源车补贴将取消汽车金融促进作用显现
  3. 广东省宣布:将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

一、请问银行有哪些贷款融资产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呢

1、其实,银行的贷款融资产品是多个角度来分类的。比如从银行是否出钱的角度来看,贷款融资产品分为表内融资产品和表外融资产品,所谓表内融资产品是指银行直接借钱给你,到期你还本付息;而表外融资产品就是银行向其他机构(一般指其他金融机构)做出承诺,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给你钱,如果这笔钱出了问题,银行是愿意替你归还的,其中这种融资产产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性保函,信托收据和信用证等等。

2、我们通过以上关于请问银行有哪些贷款融资产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请问银行有哪些贷款融资产品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呢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二、新能源车补贴将取消汽车金融促进作用显现

新能源车补贴将取消汽车金融促进作用显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强劲。 2015 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特别是 2021 年以来,在政策支持、技术驱动、消费者接受度提升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22 年 1 月至 10 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达到 528 万辆,是去年同期的 1.1 倍,市场份额达到 24%。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超过 35%。

自主品牌凭借布局早、整体智能网联功能突出、性价比高等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半壁江山”。随着自主品牌不断攻城略地,合资品牌、豪华品牌也在加紧引进新能源汽车,进军市场。不过,车辆需求不能只关注价格,更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探索线上营销,增加增值服务盈利能力。一旦合资品牌开启全速新能源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有望发生重大变化。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驱动汽车金融提质增效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也带动新能源汽车金融市场向更加合规、产品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受特斯拉成功案例影响,新能源汽车直销模式逐渐流行。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需要紧跟线上销售渠道的潮流,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产品展示、计算和分析、申请服务。同时,由于线上直销模式避免了 SP 等中间服务商,有效减少了阴阳合同的混乱,促进了新能源汽车金融合规发展。

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赋能汽车金融的风控。在风险缓释手段上,汽车金融方充分利用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整车厂联合开发远程定位、远程减速、远程锁车等功能。并与用户就贷款协议达成一致,用户无故在一定期限内未能偿还贷款后,雇主有权通过主机厂锁车。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更加成熟后,具有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将作为贷款的抵押品。如果买家贷款违约,车辆可以在启动内置程序的情况下自行行驶到贷款人指定的附近停车场。根据贷款合同,人们将对抵押物进行后续处置,从而大大降低汽车消费金融产品的贷后管理难度和逾期损失规模。

汽车金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持续赋能能

汽车金融大大降低了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门槛,提前释放了消费潜力。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软件成本较高,因此整体价格仍然较高。在 2023 年后补贴退坡的环境下,消费者将需要依靠汽车金融来满足购车需求。而且,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更加年轻。据 QuestMobile 市场调研显示,25-35 岁的年轻人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占比 47.2%。对分期付款等先进消费方式接受度较高,而这部分青壮年群体大多处于进入职场或成家阶段,储蓄略低,汽车贷款正在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汽车金融有效缓解了消费者的购车顾虑。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保值率低、电池生命周期短等痛点。“保残值金融产品”、“车电分离模式”等创新金融手段,有助于消除消费者的残值担忧。加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市场教育。

银行汽车金融(银行助新能源汽车)

在“促销”的同时,汽车金融也是“稳价、保品牌”的重要手段。从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单纯“以价换量”的主机厂已经给自己的品牌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体验和品牌忠诚度。因此,整车厂选择不是通过降价来维持自己的消费品牌定位,而是同时通过利息折扣的方式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实惠和实惠。

汽车金融还可以帮助整车厂进行再营销。与汽车销售的一次性交易相比,汽车金融与客户的接触周期更长,可以帮助整车厂增加客户粘性,探索消费多元化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远程升级、付费订阅模式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再营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汽车金融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催化剂和粘合剂的作用。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更加年轻,收入水平略低。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可能更加迫切。因此,汽车金融在支持新能源汽车销售方面更是不可或缺。

新能源汽车金融紧跟汽车行业转型发展步伐,近年来渗透率稳步上升,从 2015 年的 30%上升到现在的近 48%。 2022 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金融市场贷款规模可能达到 292-4387 亿元。未来,随着终端消费升级和信贷受理能力提升,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金融渗透率将稳步提升至 58%。

在新能源汽车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凭借利率低、便利性高等优势,占据了约 41%的市场份额;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审批效率高、与主机厂和经销商关系密切、布局较早,占据了约 40%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由于客户风险偏好较高、产品灵活性较强,金融租赁公司和金融公司占据市场约 16%的份额。众多金融主体共同合作、共同竞争,满足新能源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各个市场的玩家想要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金融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做好风险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合规经营,避免过高的融资和高额的融资。贷款,避免过度低价恶性竞争,避免阴阳合同等市场混乱。在风险管理方面,在注重残值的同时,更要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据市场调研,龙头资本零售新能源汽车金融客户逾期率、不良率已低于燃油车水平。

凭借更丰富的新能源风控体系,龙头资本正在针对年轻低收入客户和白人家庭消费者放宽更多政策。相信随着新能源整车厂与资本的进一步深入合作,未来资本对于新能源汽车金融贷款的风险缓释将会更加充沛。

在各市场主体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金融将更加透明、合规,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利率更低、期限更灵活的多种金融产品,用金融力量吸引更多购车者和消费者助力 2023 年补贴取消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继续平稳发展。

三、广东省宣布:将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

银行汽车金融(银行助新能源汽车)

1、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中第一点便明确说明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宽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支持中外合资乘用车企业的外方按规定转让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通知》细则如下:

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资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3 号)要求,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促进外资稳存量、促增量,全力稳住外资基本盘,增强外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实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措施。

3、(一)落实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政策。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 年版)》。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放宽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支持中外合资乘用车企业的外方按规定转让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取消设立外资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对外方投资者出资比例和从业年限的限制。(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4、(二)加快金融服务业开放进程。支持外资企业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参与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基金)。允许外资企业在所属外管机构辖内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基本信息登记、变更与注销手续。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资企业按净资产 2 倍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并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开展跨境融资。允许外资企业从“投注差”外债管理模式调整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举借外债。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负责)

5、(三)创新投资促进工作方式。将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适用范畴扩大到在粤有重大投资项目或意向的跨国公司。鼓励各地建立市级层面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持续探索与相关国家(地区)建立招商引资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推介和招商机制。大力推行网络招商、视频招商、线上推介、网上签约,完善“永不落幕”线上招商平台。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展会平台对接参展跨国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市场化、专业化招商机构,采取更灵活方式对招商团队及其成员予以激励。发挥全省驻海外经贸办事机构作用,做好投资需求对接及项目转化落地工作。(省商务厅、贸促会,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6、(四)强化重大外资项目支持保障。落实好省财政对重大外资项目的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年实际外资金额(不含外方股东贷款)超过 5000 万美元的新项目、超过 3000 万美元的增资项目等按不低于 2%的比例予以奖励,最高奖励 1 亿元。建立完善省、市两级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将符合条件的投资总额 1 亿美元以上在谈、签约、在建外资项目按程序纳入省重大外资项目专班协调,由省政府协调统筹用地、能耗、污染物排放等事项,涉及国家部委协调事项的,及时报请国家部委支持解决。加强重大外资项目跟踪储备,实施“一企业一专员”“一项目一方案”精细化管理。落实好土地“带设计方案出让”改革措施,实现符合条件的外资制造业大项目交地即可开工。(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7、(五)支持外资总部型企业发展。加快出台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总部型企业办法,完善在广东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的认定标准,经认定的外资总部型企业在跨境资金使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人员出入境和停居留、员工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一揽子便利化措施。对省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 1 亿元的外资总部型企业,省财政按其当年对省级财政贡献量的 3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 1 亿元。鼓励各地出台支持外资总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省商务厅、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8、(六)强化平台引资作用。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 年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内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定代表人。探索完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制度,推进全功能型跨境资金池业务。继续推动新一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至广东自贸试验区。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率先在省内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复制推广。完善省级经济开发区运行监测体系,提升利用外资指标权重,鼓励采用“一企一策”方式强化产业链招商。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向国家级经开区下放更多经济管理权限。支持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省商务厅、科技厅、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9、(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等对外开放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工作。推动加快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权益保护地方立法,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公平竞争审查、投诉处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各地要抓紧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相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透明度。深入贯彻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优化登记注册业务流程。强化对全省外商投诉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司法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10、(八)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标准化工作和政府采购。统筹安排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外资企业自行制定或联合制定企业标准。支持外资企业符合条件的中国籍员工申请加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按内外资一致原则精简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所需材料。(省市场监管局、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11、(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涉外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强重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平等保护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推动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外国投资者在境内取得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可依法以人民币或者外汇汇出。(省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12、(十)规范外资领域审批监管。深入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改革,推进信息共享,简化报件审批材料。科学合理设定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执法检查频次,推行“综合查一次”等检查制度,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合规成本。(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应急管理厅、市场监管局,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13、四、营造支持外资企业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14、(十一)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推动加快制定《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保障外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准入相关行业、领域和业务。进一步提高外籍人才来粤工作便利度,支持在深圳等地试点放宽对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人才停居留限制。持续抓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各项改革措施,探索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广州、深圳市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高通关时效、降低合规成本。加强营商环境评价,完善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机制。(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公安厅、司法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15、(十二)支持外资企业应对疫情稳定发展。用好省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申请无抵押、优惠利率贷款。通过设备奖励等方式支持外资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制造业企业,按规定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支持外资企业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强内销渠道建设、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强化内销融资信贷扶持。保障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国家和省助企纾困相关政策。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前提下,指导协助重点外资企业(项目)办理外籍员工来粤邀请及“快捷通道”手续。(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

16、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资工作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形成协同效应。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精准施策,切实把稳外资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省商务厅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每月通报各地市利用外资工作情况,对稳外资工作完成较好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地区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稳外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17、(消息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编辑:罗顺鹏)

18、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