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瑞新能源汽车 欧美瑞医疗怎么样

新能源汽车排行榜 admin 15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扫描二维码

本文目录

  1. 世界新能源车设计看中国,中国设计看吉利
  2.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3.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

一、世界新能源车设计看中国,中国设计看吉利

欧美瑞新能源汽车 欧美瑞医疗怎么样

两三年前我正准备购入人生中的第一台车,最终在思前想后下,下单了吉利的星瑞。

原因并没有很复杂,对美的「原始冲动」占了相当大的占比:我认为在当时的同价位车型里,吉利星瑞最符合我的审美,它的设计打动了我

我个人的经历有个性也有共性,相信对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设计」会是左右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声名遐迩的欧洲车、日本车为例,好的设计不光是「好看」,还要「耐看」,甚至是「回味无穷」。想做到这种程度,靠的肯定不是灵光一闪,而是体系化的设计语言和审美积淀。

参加由吉利牵头的国际汽车设计论坛过后,我知道吉利在设计上想得更加长远。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在开场致辞中强调「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而此次论坛主题是「好设计,改变世界的力量」,其中也不乏围绕「如何将设计打造成品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讨论。

2023 年是吉利设计的十周年,在中国汽车进入设计分野的关键十年里,吉利设计在中国原创设计萌芽、探索和开拓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到现在,吉利已经进入设计的收获阶段,诞生了银河 L7、银河 L6、银河 E8 等标志性产品,也在汽车行业新旧时代交替的转折点产出了中国汽车设计领域首个白皮书——《中国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

如果说曾经的吉利以各种并购、自研动力技术为核心竞争力,那么随着一系列设计的标志性事件出现,事情已经出现了变化。在技术的基础上吉利进一步强化了设计标签,设计正在成为他们迎接市场挑战的新武器。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数十年历史,行业中也的确诞生了一些标志性产品,如被网友誉为「大美中国车」的博瑞、博越,其「水波涟漪」的设计语言颇有记忆点。

对工业产品来说,体系的能力非常重要,这是产品水准下限的保证。如果设计只靠「灵光一闪」,结果就是产品设计的水平忽高忽低,无法稳定输出,更无法形成品牌的向心力,建立核心粉丝群体。

既然吉利喊出「要把设计作为核心竞争力」,自然会有对应的动作。

2023 年初,在吉利银河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代表吉利设计首创提出「中国设计新范式」这一概念,我认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品牌开始用更宏观的角度审视本土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尤其是在精神满足、审美满足层面对新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竞争力的产品一定是颜值、功能、智能三者合一」,吉利对「全新中国电动车设计范式」的定义对于行业也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

此次论坛上,吉利设计展示了他们做的田野调查《基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基盘用户审美研究》,而它的意义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说个冷知识,「理论设计」是产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设计的方法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通过理论来完成。这里的「理论」既包含产品设计的基本逻辑方法论,也包括从多方面搜集而来的数据。

正因为如此,吉利设计的田野调查就显得很有必要,田野调查得到的数据越丰富、越细致,就越能帮助设计师捕捉用户需求。同时,以「基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基盘用户审美研究」为主题的田野调查,能够帮助吉利更好地把握好中华文化与现代设计思路的结合平衡点,相信也是智能电动时代下,打造「中国设计新范式」的重要一环。

除了进行调查之外,吉利同样重视设计人才的梯队建设。在教育支持上,吉利设计与吉利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展开深度合作,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共同开设「吉利班」,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此次国际汽车论坛上,更是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共同研究发布《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白皮书(第一版)》。

从提出新范式到进行田野调查、加强产学联动,再到发布《白皮书》,实际上吉利已经将整个设计体系的打造串成闭环,达到持续发展、自我优化的效果。

正得益于设计体系的建立,我们见到了吉利银河系列在 2023 年里快速铺开产品线,在半年的时间里交付了两款新车,带来了三款车型。银河家族原型车「银河之光」夺得了 2022-2023 年度意大利 A 设计大奖赛中的铂金奖、登上《财富》杂志的「中国最佳设计榜」,另一方面,吉利银河家族近期亮相的吉利银河 E8 同样成为行业焦点,被网友评为「最美中国纯电旗舰轿车」。

如果你想要了解吉利设计的水准如何,吉利银河 E8 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今天聊的设计不是简单的「造型设计」,而是涵括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等等的大概念。

整体设计上,我认为吉利银河 E8 最特别的地方是拥有自己的「内核」,也就是对设计中融入中华文化审美、品牌内核的理解。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曾用「很中华、不传统、更快乐」三个短语来总结吉利银河的设计理念。

吉利银河 E8 最亮眼的设计语言是涟漪美学,并在前脸的设计上回 call「大美中国车」时吉利的水波涟漪前格栅,用光电赋予吉利品牌超级符号「涟漪」在智电时代下的新演绎。

此外,「飞檐虎视前灯组」、「旭日东升贯穿式尾灯」为点睛之笔,和现代科技风的封闭气动轮辋造型、无边框车门等元素结合,带来了具有吉利品牌特色的、有辨识度的设计特征。

在这些着眼点之外,整车线条的把控同样能彰显吉利设计的功力。我的同事咩总第一眼见到银河 E8 的时候就发出感慨,这台车有着独特的气质。

0.199 的风阻系数在无形中为银河 E8 的整车设计定下基调,此外,设计师还将车身整体型面拆成 9 个不同曲率的折面,包含 4 个高光面和 5 个阴影面,没有明显的线条与折面,看似波澜不惊,实则移步换景,明与暗,虚与实,阳面与阴面交织融汇,于波澜不惊中创造出「润玉流光」饱满温润的车身型面,和浑然天成的君子气度。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吉利银河 E8 很好地体现了中国汽车设计团队的两方面能力。

首先是将风阻系数做得更低的能力,这要求设计团队拥有深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还要与工程团队配合,让低风阻的设计可以量产实现。不过考虑到「汽车空气动力学鼻祖」路特斯已经被吉利收入囊中,想要把风阻系数做到极致应该不是难事。

其次是低风阻系数下整车的综合设计能力。如何在压低风阻的同时保证乘坐的舒适性、交互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吉利设计已经通过银河 E8 告诉我们答案。

在保证造型美观、乘坐空间宽敞、人机交互合理的情况下,吉利银河 E8 有着 3.49 秒的零百加速性能、超过 600 公里的续航,而且安全性能在同级车型中达到了最高水准……

这固然是吉利设计团队能力的体现,但也足以说明其核心底层架构,SEA 浩瀚架构的强大。

基于三位一体分层结构、全球最大带宽等特性,SEA 浩瀚架构以出色的开发潜力满足设计师天马行空的创意,最终让银河 E8 能够兼顾性能、空间、交互、造型等多个维度的体验。

一言蔽之,底层技术才是决定外在设计水准的关键,有 SEA 浩瀚架构在手,吉利会表现得更加从容。

吉利银河 E8 在广州车展一经亮相,就广受好评,更被誉为「最美纯电旗舰轿车」。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一直强调「设计是品牌的翻译官」,设计与品牌之间的「涟漪效应」,也在持续推动品牌不断向上、向新。就吉利汽车而言,设计也将成为吉利迎接智能电动时代的「有力武器」。

暂未正式上市的吉利银河 E8 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也从侧面说明设计正在成为吉利核心竞争力。在具体产品、设计方法论(指《白皮书》)等要素的影响下,可以预见吉利汽车在未来会有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我认为是设计能力的快速提升,在竞品中继续保持高水准。

第二点,基于吉利汽车现有的体量和市场影响力,以及对底层三电技术的掌握,中国汽车设计能够在新能源车领域形成话语体系,成为智能电动时代设计的新范式指引。

欧美瑞新能源汽车 欧美瑞医疗怎么样

回到中国市场中,吉利汽车对设计的重新思考,很可能会推动新一轮的「军备竞赛」:更高阶段的设计比拼。

设计竞争不只是比拼造型设计而是综合的设计能力,这会对车企体系化、全链路的设计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未来中国汽车品牌的设计能力有望得到全面提升,并以百川归海的姿态达到吉利期望的,构成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

在未来,或许消费者选择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也能基于「原始冲动」,会下意识地认为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设计相较于其他品牌会更美观,空间设计更合理,交互设计更高效。

如果说燃油车时代的审美风向标在欧美日韩,那么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该由中国执牛耳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超级充电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1、所谓新能源汽车泛指主要动力来源不依靠内燃机的车型,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电机提供了动力,给电动机供电的设备是电池,给电池充电的方式可以使内置发动机,外接充电口,太阳能,化学能,甚至是氢能。

2、第一阶段:在 19 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这台电动车主要是由 2 代人共同完成。首先是匈牙利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 nyos Jedlik 于 1828 年在实验室完成的电传装置。然后经过美国人安德森的改良,第一台电动车在 1832 到 1839 年之间正式面世。这辆电动车所用的蓄电池比较简单,是不可再充的。

3、到了 1899 年,德国人波尔舍发明了一台轮毂电动机,以替代当时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链条传动。随后开发了 Lohner-Porsche 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由前轮内的轮毂电动机直接驱动,这也是第一部以保时捷命名的汽车。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该车以 Toujours-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 年,欧美出售的 4200 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 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4、我国的汽车发展史本来就延缓,基本都是靠外资来驱动。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 1931 年 5 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但是这也仅仅是烧油的汽车,电动车发展基本沾不上边。

5、不过,也是张学良的这一举动撕开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革命。

6、第二阶段:20 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7、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内燃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优势点主要表现在,内燃机虽然体积比较大,排出废气,会污染环境,噪音也很大,但它的燃料易于携带,用在运输工具上,自身可以携带足够行驶很远路程的燃料。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但是它工作需要电能,而电能不易携带,除非是携带电池,而电池的容量有受到限制,因此行驶距离受到限制。如果用在固定场合,则可以采用电机,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8、第三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9、这个阶段的欧洲大陆其实是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石油危机已经频频凸显,成为了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10、第四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11、20 世纪 90 年代阻碍电动车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技术发展滞后,电池没有重大的突破导致充电盒续航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这个时间最有代表的就是 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 HEV 混合动力。

12、就是介于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两者之间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油路、油箱。也有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动机、控制电路,而且电池容量比较大,有充电接口;它综合了纯电动汽车 EV 和混合动力汽车 HEV 的优点,既可实现纯电动、零排放行驶,也能通过混动模式增加车辆的续驶里程

13、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它又可以当做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只要单次使用不超过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一般做到 50 公里以上问题不大),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因电池的成本费用高昂,此种车辆以较低价格进入家庭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然而受国内汽车发展趋势的影响,因政府的重视而提高相应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入家庭指日可待。

14、HEV 是传统汽车与完全电动汽车的折中:它同时利用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可以设计的更小)与完全电动汽车(Purely Electric Vehicle)的电机(PMSM 或者异步电机)进行混合驱动(包含蓄电池与逆变器环节),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提高了燃油经济性(fuel economy),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和缓解温室效应的效果。丰田普锐斯和本田音赛特是 HEV 生产的两大巨头。

15、第五阶段:21 世纪初期,电池技术有所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16、这一阶段电池密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也以每年 50 公里的速度提升,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的燃油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17、第六阶段: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8、特斯拉作为一个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企业,创立至今仅仅历经 15 年,就从一家小型初创电动汽车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化车企,做到了通用等汽车龙头做不到事情。

三、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

1、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竞争格局

欧美瑞新能源汽车 欧美瑞医疗怎么样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来看,国内市场液冷板行业的厂商主要可分为三类:热管理龙头企业(三花智控、银轮等)业务的厂商(纳百川等)基于技术互操作性的开发;跨境企业(技术创新源等)。

从细分市场来看,蛇形液冷管用于支撑圆柱动力电池,液冷板用于支撑方形电池。国内市场液冷管的主要生产商是鑫富科技。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采用圆柱电池技术路线,将会有更多国内从事液冷管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发展起来。

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液冷板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 2019-2020 年,国内液冷板市场大部分被传统汽车热管理集成商三花智控、纳百川、银轮占据。三大厂商单年国内市场份额累计超过 80%。 2021 年开始,以鑫富科技、科鑫源、飞荣达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将逐步进入国内液冷板市场,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

2、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旨在调节电池温度,减小电池组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温差,使动力电池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保证充电和充电。放电性能、电池安全性和寿命,降低新能源汽车因电池过热而自燃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根据冷却介质不同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风冷、液冷和直冷。其中液冷是动力电池冷却的主流技术。冷却速度快、比热容大、传热系数高。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和传热一致性。液冷系统的部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电池冷却器、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电池阀、液冷管、液冷板等,其中液冷管和液冷板在液体流过冷却液传递掉多余的热量以实现冷却是液体冷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步向高能量密度、高续航方向发展,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温度监测与控制需求日益增加。为了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未来将根据客户需求逐步提高液冷管和液冷板的技术要求和质量。在工艺难度增加的同时,自行车的价值和用途有望大幅提升。此外,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下游特定品类和型号有望实现生产规模效应,产业链增长潜力巨大。

液冷管和液冷板通过金属管、板(一般为铜铝等导热金属)组成的封闭腔体,将加热装置的热量间接传递给封闭在循环管道内的冷却液体。热量通过冷却液被带走的冷却形式。由于这种冷却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动力电池的整体安全性、重量以及工作稳定性,因此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散热效果要求高。由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热量过多不仅会影响电池的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可以避免温升过高的情况发生;

第二,密封可靠性要求高。道路车辆的工作环境复杂,存在振动、冲击、高低温等各种环境。如果极板和液冷管的密封出现问题,内部冷却液就会泄漏,从而导致电池短路,温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自燃;

第三,散热设计精度要求高。由于新能源汽车车型不同,所用电池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也不同。需要对不同电池组的液冷管和液冷板的冷却液通道进行细化设计,使冷却液能够均匀地冷却电池温度。避免电池组内不同位置温差过大;

第四,轻量化要求比较高。为了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液冷管和液冷板所用的材料质量更轻,厚度更薄,材料越薄越轻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加工的难度;

第五,液冷管、液冷板在出厂前应经过相关检测,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设计要求,包括外观质量、性能、水质性能、环境适应性、工作性能等检测验证。方法。因此,液冷管、液冷板供应商需要掌握核心研发和工艺技术,在产品性能上不断创新。

尽管精密合金线材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核心装备相对成熟,但在轧制和热处理工艺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新进入者短期内很难在技术和工艺上取得突破,这将导致产品技术指标比成熟企业差。在产品利润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很难立足。

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整车厂建立了一套完整且非常严格的认证体系。通常,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国际组织和国家或地区汽车协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才能进入整车厂的供应商体系。获得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即可成为候选零部件供应商。其次,企业还需要接受整车厂全方位严格审核,在采购管理、生产技术、物流控制、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多方面进一步考核后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和质量控制。最后,合格的供应商需要与整车厂合作进行产品开发。经过开发设计、工艺调试、样品试制检验、整车测试等多个环节后,即可进入批量供货阶段。

液冷管、液冷板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相关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培育的不断成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涌入该行业,行业竞争将加剧。现有龙头企业如果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可能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提高市场份额,甚至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液冷管、液冷板等行业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政策波动会对现有龙头企业的业务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国家出台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对销量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行驶里程不断增加,规模效应逐步体现,新能源汽车价格开始下降,行业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加上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减弱。

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主要销向欧洲、北美等区域。旗下热系统产品齐全,包括空调系统(电动压缩机、热泵、HVAC 单元等)、动力总成热管理(冷却模块、散热风扇等)、电池冷却系统(Chiller、液冷板等)。

成立于 2008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在深圳创业板上市,依托领先的高分子材料技术开发平台,一直专注于功能型高分子材料应用的研发与制造。2021 年度,科创新源以外延式扩张的方式将业务拓展至热管理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用液冷板、消费电子和传统家电散热器件等,其全资子公司瑞泰克已成为宁德时代吹胀式液冷板供应商。

纳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10 月,自成立开始便专注于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售后市场。2011 年开始启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纳百川已为上汽大众等国内多家主流车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提供产品服务,于国内液冷板领域市占率排名前列。

成立于 1994 年 9 月,2005 年 6 月在深圳主板(原中小板)上市,是全球领先的制冷控制元器件、汽车空调及热管理系统控制部件制造商。三花智控液冷板业务在杭州、绍兴等地设置产线,并在 2022 年 4 月发布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在欧洲开展水冷板产品及相关零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成立于 1999 年 3 月,2007 年 4 月在深圳主板(原中小板)上市,专注于油、水、气、冷媒间的热交换器、汽车空调等热管理产品以及后处理排气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银轮股份电池热管理产品主要包括液冷板及电池冷却器总成,液冷板产品已与宁德时代、威马汽车等建立订单合作关系。

公司主要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液冷管、液冷板及精密合金线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至今,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电池热管理领域不断开拓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在新能源汽车液冷管领域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喜欢 (0)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