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历时 新能源汽车历史大事件

新能源汽车问答 admin 4小时前 1次浏览 已收录

本文目录

新能源汽车的历时 新能源汽车历史大事件

  1.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2.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3. 2023 年度爆款新能源汽车 TOP25-微型车篇

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

1、所谓新能源汽车泛指主要动力来源不依靠内燃机的车型,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电机提供了动力,给电动机供电的设备是电池,给电池充电的方式可以使内置发动机,外接充电口,太阳能,化学能,甚至是氢能。

2、第一阶段:在 19 世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车,这台电动车主要是由 2 代人共同完成。首先是匈牙利工程师阿纽什·耶德利克 nyos Jedlik 于 1828 年在实验室完成的电传装置。然后经过美国人安德森的改良,第一台电动车在 1832 到 1839 年之间正式面世。这辆电动车所用的蓄电池比较简单,是不可再充的。

3、到了 1899 年,德国人波尔舍发明了一台轮毂电动机,以替代当时在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链条传动。随后开发了 Lohner-Porsche 电动车,该车采用铅酸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由前轮内的轮毂电动机直接驱动,这也是第一部以保时捷命名的汽车。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该车以 Toujours-燃油汽车出现之前,纯电动汽车早就开始应用。1900 年,欧美出售的 4200 辆汽车中,40%是蒸汽机车,38%是电动汽车,剩下的 22%才是燃油汽车。当时燃油车还在用外燃机技术,开起来噪音大,而且冒着黑烟,对于欧洲上层消费者来讲并不是首选。原来燃油车也有黑历史!

4、我国的汽车发展史本来就延缓,基本都是靠外资来驱动。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 1931 年 5 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但是这也仅仅是烧油的汽车,电动车发展基本沾不上边。

5、不过,也是张学良的这一举动撕开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革命。

6、第二阶段:20 世纪初期,内燃机的发展,让纯电动汽车退出市场。

7、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内燃机的发明以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燃油车在这一阶段形成了绝对的优势。优势点主要表现在,内燃机虽然体积比较大,排出废气,会污染环境,噪音也很大,但它的燃料易于携带,用在运输工具上,自身可以携带足够行驶很远路程的燃料。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但是它工作需要电能,而电能不易携带,除非是携带电池,而电池的容量有受到限制,因此行驶距离受到限制。如果用在固定场合,则可以采用电机,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对比电动汽车的充电的不便性,这一阶段纯电汽车退出了汽车市场。

8、第三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石油危机使人们又重新重视纯电动汽车

9、这个阶段的欧洲大陆其实是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个时期石油危机已经频频凸显,成为了人类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开始反思日益严重的环境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害,而电动机体积小,不污染环境,不排出废气,噪音也很小使人们重新审视纯电动汽车。受到资本的推动,在那十几年里,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纯电动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型电动汽车开始占据固定的市场,如高尔夫球场代步车。

10、第四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电池技术的滞后,使用电动汽车制造商改变发展方向

11、20 世纪 90 年代阻碍电动车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技术发展滞后,电池没有重大的突破导致充电盒续航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使电动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挑战。传统汽车制造商在市场压力下,开始研发混合动力汽车,以克服电池和续航里程短的问题。这个时间最有代表的就是 PHEV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 HEV 混合动力。

12、就是介于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两者之间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既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油路、油箱。也有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动机、控制电路,而且电池容量比较大,有充电接口;它综合了纯电动汽车 EV 和混合动力汽车 HEV 的优点,既可实现纯电动、零排放行驶,也能通过混动模式增加车辆的续驶里程

13、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它又可以当做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只要单次使用不超过电池可提供的续航里程(一般做到 50 公里以上问题不大),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因电池的成本费用高昂,此种车辆以较低价格进入家庭在短期内很难实现,然而受国内汽车发展趋势的影响,因政府的重视而提高相应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进入家庭指日可待。

14、HEV 是传统汽车与完全电动汽车的折中:它同时利用传统汽车的内燃机(可以设计的更小)与完全电动汽车(Purely Electric Vehicle)的电机(PMSM 或者异步电机)进行混合驱动(包含蓄电池与逆变器环节),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提高了燃油经济性(fuel economy),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和缓解温室效应的效果。丰田普锐斯和本田音赛特是 HEV 生产的两大巨头。

15、第五阶段:21 世纪初期,电池技术有所突破,各国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

16、这一阶段电池密度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水平也以每年 50 公里的速度提升,电机的动力表现已经不弱于一些低排量的燃油车。我国更是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品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量最高的国家。

17、第六阶段: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18、特斯拉作为一个没有汽车制造经验的企业,创立至今仅仅历经 15 年,就从一家小型初创电动汽车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化车企,做到了通用等汽车龙头做不到事情。

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

深圳坪山新区,比亚迪总部,六角大楼。出出进进的国内国外考察者,“很多人来考察调研云轨,几乎每天一个市长来”,比亚迪董秘李黔对全景网记者表示。

比亚迪总部门前的空中小火车,是展示试运行的“云轨”,颇为吸睛。去年 10 月宣布试运行云轨业务的比亚迪,目前已签署意向订单超过 10 个城市,并在积极争取更多城市订单。

云轨业务是比亚迪的又一次创新和勇气,也是又一次的雄心和野心,“希望通过云轨业务,再造一两个比亚迪”。

在自己的传统强项电池领域,比亚迪也有大动作:准备开放自己的动力电池业务,向其他车辆制造商供应其电池。

横跨于 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 4 大产业,这家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企业一次次敢于先人一步。

1994 年成立的比亚迪,以做二次充电的镍电池起家,到了 1997 年,比亚迪开始做锂电池,相比较镍电池,锂电池的技术要求很高,当时比亚迪的年销售额只有几千万,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三洋、索尼、松下这样的日本知名企业。

这是比亚迪的第一次转型。2000 年比亚迪拿到在手机界有如今天苹果地位一样的摩托罗拉的电池订单,2002 年比亚迪拿到诺基亚的电池单子,由此比亚迪成为电池大王。

2002 年,比亚迪股份(代码 01211)在香港上市,发行价格是 10.95 元,当时是 54 支 H 股里面最高发行价记录,当时的 H 股都是 1 元、2 元,算是给中国企业争了一把脸。

2002 那一年,比亚迪的销售额是 22 个亿。

不甘心在手机电池领域舒适区呆着的比亚迪,又把目光标准了手机零部件,很快又在这一领域闯出名堂,2005 年,手机零部件供给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2005 年到 2007 年,比亚迪的手机零部件快速成长,2007 年分拆出比亚迪电子(代码 00285)在香港上市,如今的市值超过 500 亿,一年销售额有 400 个亿。

在电池和手机零配件业务之外,比亚迪更为出位的举动是去做汽车,和自己原有业务完全不搭边。

2003 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牌照,开始自己生产汽车。这是比亚迪的第三次转型。此后,比亚迪的传统汽车业务也做得风声水起。

2007 年,比亚迪又把眼光瞄准了电动汽车,此时,电动汽车根本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比亚迪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国家政策也不明朗。比亚迪终于造出“一个概念型的电动汽车”,当时没有人相信它能够产业化。2008 年,巴菲特接触比亚迪公司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看中其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比亚迪“前瞻性的梦想”, 2008 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比亚迪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2008 年,比亚迪向市场推出第一台真正的双模电动车 F3DM,到了 2010 年,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1 年开始推出电动大巴。之后比亚迪电动车,开始逐步得到广泛的运用。2011 年,比亚迪从 H 股回归 A 股,实现 A 股和 H 股两地上市。2013 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到 10 个亿,此后,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红利, 2014 年,比亚迪电动汽车销售额 70 个亿,2015 年,190 亿,2016 年 341 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100%。

2016 年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利润总额 65 亿元。目前 A 股总市值超过 1800 亿元,资本市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代表之一。

比亚迪前几年的发展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唱主角,也是增长最主要的动力。2017 年上半年,补贴退坡、产品准入规则调整等政策影响,比亚迪 2017 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同比增长为 1.97%。

李黔表示,“我们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我们有信心,一方面带动这个行业的高速成长,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也有非常强的信心,自身也会高速的成长。”

最新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利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出台,李黔对此的解读,“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应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按照比亚迪的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 2020 年在比亚迪汽车业务中将占到 90%,到 2030 年,将完全实现私家车电动化。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当中,比亚迪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遥遥领先”。2013 年开始,比亚迪开始在美国建立生产电动大巴工厂,之后是巴西、匈牙利、法国、厄瓜多尔等,最新消息 10 月初,比亚迪宣布其在美国加州的纯电动巴士工厂竣工并投产。该工厂年产能 1500 台,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纯电动大巴工厂。

尽管比亚迪的营业收入超过九成是国内市场,但在国际市场,但比亚迪在国际市场的发展非常吸睛。比亚迪以公共交通为突破口,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和出租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在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美国市场上罕有竞争对手。

在全球销售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包括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斩获新订单,目前已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的 200 多个城市运行。

董秘李黔说,“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在海外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是比国内的认可度还要高一些。国际化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比亚迪的国际化业务已经有了好的开头,慢慢的是一个逐步开花结果的过程,“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陆陆续续看到,比亚迪的整个电动汽车在海外的量的提升过程,可能是呈现一个加速的过程,前面几年只是探路,是用小批量进行试运行”。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电池业务是一块重要基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句话,“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是两条腿走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在发展”,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一直只供应给比亚迪自己。今年 5 月,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放,向其他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供货,短短几个月过去,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预期年底前公布首份合同。

董秘李黔表示,公司电池产能扩张,有了富余产能,此时把供应链打开,有利于带来公司的收入、利润。

比亚迪本身就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其他新能源车企会意愿采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吗?“一些国内、国际的领导汽车厂商,他们对于比亚迪电池是非常的渴求。”李黔还对记者表示,“目前电池,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看,还是属于一个有瓶颈的环节,我们来把这个链条节打开,对整个行业的推动还是非常大的。”

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一方面是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控制电池成本。今年八月份,比亚迪牵手国轩高科共同成立新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加强在三元电池领域布局。由于三元电池的循环充放次数和稳定性快速提升,需求量大幅上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商纷纷布局三元锂电池。

原材料方面,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去年,比亚迪在青海投资建设年产 10GWH 动力锂电池项目、年产 2 万吨动力电池材料生产及回收项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是全国锂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锂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去年底,比亚迪正式宣告进军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城市轨道交通业务被列入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1000 多人的研发团队,历时 5 年,累计投入 50 亿元,比亚迪成功打造的“云轨”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目前比亚迪已经与 10 多个城市签约。比亚迪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云轨,银川云轨 9 月 1 日通车。

王传福曾表示,比亚迪开发云轨,开发立体化交通,用以解决城市拥堵。未来比亚迪从电动车到云轨,希望通过技术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

云轨属于中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可以运用到三四线城市的主干线,一二线城市的机场线旅游线。云轨除了电网供电,自身也带有储能系统,车列全部是阻燃设计。据介绍,相比地铁,云轨造价更低,云轨在上下坡、急转弯的地方非常适用,适应性强,运行的噪音相比地铁钢轮要小。云轨可以两到八节灵活编组,每节运量可达 160~200 人。中运量的云轨单向一小时运输量为 1~3 万人。中运量的云轨符合三四线城市运量需求。

做电池和汽车再去做轨道交通,比亚迪的跨界是否太大了?市场前景如何?董秘李黔表示,云轨本质上也是一个电动汽车,“它也是靠电机驱动,云轨从技术上与公司还是有非常强的协同性”。

“假如一个三线、四线城市,一个城市比如有 200 公里,一公里平均 2 个亿,就是 400 亿的一个城市的规模,中国地级城市大概有 273 个,这就是万亿的市场,而这万亿的市场是刚刚起步,所以说我们比亚迪也对云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十年属于一个高速增长的产业,希望云轨能够再造一个,甚至再造两个比亚迪。”

一直坚持创新,从电池到汽车,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新能源汽车到云轨,比亚迪一直带着技术创新的基因和理念前行,多年来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如今迈入跨行业全产业链时代。董秘李黔认为,“多年来,比亚迪主要走的是内生性增长的道路,企业靠自身的研发,拼搏,再创新、再拼搏,来推动公司整个成长”。

三、2023 年度爆款新能源汽车 TOP25-微型车篇

2022 年度,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涌现出多款年销 10 万辆以上的爆款车型,其中比亚迪宋、宏光 MINIEV 和特斯拉 Model Y 堪称典型案例,其年度批发销量分别达到 47.9 万、40.5 万和 31.5 万辆,从根本上撼动了年度中国汽车全量榜中燃油车稳固多年的优势地位。

2023 年度,随着新车投放市场加速,各厂牌各显其能,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新能源车型迈入年销 10 万+门槛,一场大戏正在开场。

新能源汽车的历时 新能源汽车历史大事件

它们会是谁?第一电动编辑部为您认真梳理判断,推出开年预测第一期:2023 年度爆款新能源车型 TOP25,为您的购买计划提供参考。这 25 款车,是我们现在可以预测的 2023 年度批发销量超过 10 万台的车型。

其中,爆款指数五颗星(年批发销量过 30 万台)的车型有 4 款,爆款指数四颗星(年批发销量过 20 万台)的车型有 6 款,爆款指数三颗星(年批发销量过 10 万台)的车型有 15 款。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说明这 25 款车的推荐理由。由于篇幅较大,本期开年预测将分为四集,在新春之际,顺序为您呈现。此为第一集:微型车篇。

“2 万 8 千 8,宏光 MINI 开回家。”三年前,它随着这句话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2022 年度,它再度以超过 40 万台的销量进入年度销量榜前三,“国民代步神车”的形象深入人心。虽然市场中不断涌现出仿照竞品,但似乎没有人能撼动它在微型车市场的王者地位。

这当然要归功于它出色的产品力和性价比,也要归功于五菱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更要归功于产品和服务的良好口碑。

作为微型电动代步车的品类开创者,宏光 MINIEV 以极快的速度在扩张产品系列,三年时间里凭一己之力,搭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品类谱系。价格覆盖了 3 万到 8 万区间,其敞篷版亮相后,更是受到万千城市年轻人的热烈追捧。

尽管如此,宏光 MINIEV 已经在 2022 年度遭遇了长安糯玉米的强力挑战,2023 年度,更加强悍的一个对手——比亚迪海鸥将加入战局,与五菱缤果在宏光 MINI 头顶展开战争,封死宏光 MINI 的向上扩展空间。

鉴于此,在微型车市场,宏光 MINIEV 遥遥领先、一家独大的局面,在 2023 年度虽不至于颠覆,但长安糯玉米的进攻和海鸥的下压,都会使它感到难受。我们预计,2023 年度,宏光 MINIEV 能够守住 30 万台以上的年销量水平,但产品老化、平台升级空间有限等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五菱没能在比亚迪、长安和吉利大举进攻之前的 2021-2022 年,快速完成宏光 MINI 的产品平台升级和市场网络的全覆盖,却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 KIWI 这样的多元化产品,口惠而实不至,实在是一个严重失误。

目前熊猫 MINI 新春版已于去年 12 月底正式上市,售价为 5.58 万元。这款车将是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车型的年度销量担当。

在同级市场中,熊猫 MINI 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直流快充功能,在售价上也颇具竞争力。2023 年,熊猫 MINI 将有机会和长安糯玉米一样,成为微型电动车市场中第二集团的代表车型,并有可能取得年销 10 万台的成绩。

熊猫 MINI 采用了当前流行的小巧方正的造型设计,新车长宽高分别为 3065/1522/1600(1610)mm,轴距为 2015mm。车辆具备有手机互联功能,还有手机 App 远程控制功能。搭载了一台 30kW 电动机,装备由国轩高科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包。

熊猫 MINI 拥有同级罕见的 22kW 直流快充功能,大约需半小时便可完成从 30%到 80%的充电,完全充满需 68 分钟。这使它有底气对宏光 MINI 和长安 Lumin 说不。

虽然长安 Lumin(糯玉米)也是针对宏光 MINIEV 推出的代步小车,但它并没有像有些竞品那样完全的照搬照抄,凭借着可爱 Q 萌的设计,和配置用料上的更加用心,将自己打造成为了一款“国民品质小车”,像是中控大屏、ABS+EBD、倒车影像等配置都没有缺席,车辆售价区间为 4.99-6.99 万元。

长安 Lumin 有三个版本,低配和中配都是 30kW 电机,高配是 35kW 电机,CLTC 标准下,分别提供 155km、210km 和 301km 的续航里程。

2022 年 6 月上市后迅速走红,当年 12 月的销量榜上,长安糯玉米交出了 1.3 万辆的好成绩,同级仅次于五菱宏光 MINIEV。其造型、空间和做工,全面超越宏光 MINI,我们预计,其 2023 年销量很可能超过 10 万台。

尽管已经上市五年,但奇瑞小蚂蚁在 2022 年仍收获了接近 10 万台的销量成绩,比 2021 年 12 月上市的自家兄弟 QQ 冰淇淋多了 1 万多台。反映出这款车优良的口碑和性价比。

小蚂蚁的优势在于拥有快充能力、更长的续航和更高的安全性。车辆采用了小巧精致的设计风格,虽然也是 2+2 的布局,但车内空间表现不错,另外也具备优秀的影音娱乐及语音交互能力。

在产品上市之初,小蚂蚁就与宏光 MINIEV 一类的代步车有着明显的差异化,其实算是很早一批的品质代步小车,有些类似当年的 Smart for two 能够在满足代步通勤的同时具备更高的品质感。

上市后历时五年而不衰,体现出奇瑞新能源的产品设计理念超前性和品控能力。我们预计 2023 年小蚂蚁还能够收获 10 万台左右的销量,但 2024 年将进入其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

喜欢 (0)
关于作者: